疏松症:别让无声的健康威胁偷走你的骨骼活力
骨质疏松症,如同潜藏在身边的 “隐形盗贼”,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们的骨骼健康。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2023 年版)》明确指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 19.2%,65 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 32.0%。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一起筑牢骨骼健康防线。

一、骨质疏松症究竟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作 “静悄悄的流行病”,其本质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骼,作为人体的 “承重墙”,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结构,而是时刻进行着新陈代谢,破骨细胞不断吸收旧骨,成骨细胞则负责合成新骨,维持骨骼的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使得破骨细胞活性大幅增强,其吸收旧骨的速度远超成骨细胞生成新骨的速度,导致骨量大量流失。这种骨量流失就像被虫蛀的树干,外表看似完好,内部却千疮百孔,骨骼变得脆弱不堪,稍不留意就可能发生骨折。
二、哪些因素会诱发骨质疏松症?
年龄与性别:不可抗拒的生理因素
年龄和性别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骨骼也不例外。从 30 - 35 岁开始,骨量达到峰值后便逐年下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降低,骨量流失速度加快,每年约流失 2% - 3%,这使得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远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骨骼健康的 “慢性杀手”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骨量流失。同时,吸烟、过量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吸烟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加速骨质流失;过量饮酒会干扰维生素 D 的代谢,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咖啡因则会增加尿钙排泄,导致钙流失。
营养失衡:骨骼发育的 “绊脚石”
钙和维生素 D 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 D 则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长期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 D 缺乏,都会导致骨量减少,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此外,蛋白质、维生素 C、维生素 K 等营养素对骨骼健康也不可或缺,蛋白质是构成骨骼有机质的重要原料,维生素 C 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 K 能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药物与疾病:不容忽视的 “潜在威胁”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长期使用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症。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直到发生骨折才发现患病,因此被称为 “静悄悄的流行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疼痛:最常见的症状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高变矮、驼背:椎体骨折的信号
随着病情发展,椎体因骨质疏松逐渐变形、压缩,导致身高变矮、驼背。严重的椎体骨折,还可能压迫脊髓,引起神经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如跌倒、咳嗽、打喷嚏等,都可能导致骨折。髋部骨折、椎体骨折、腕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类型。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约 20% 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50% 的患者会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生活方式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合理饮食,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制剂。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药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的 “利器”
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延缓病情发展、降低骨折风险的重要手段。根据作用机制,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其他机制类药物,如活性维生素 D 及其类似物、维生素 K2 类等,能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监测骨质疏松症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建议 50 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钙、血磷等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虽看似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一定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症,守护骨骼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的骨骼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远离骨质疏松症的困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