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今日要闻 鸡西:寒地中医热

鸡西:寒地中医热

黄蓓 孙伟
2024年01月17日 1863

一阵寒风掠过,李先生缩了缩脖子,捂紧了羽绒服,小跑几步冲进了鸡西市中医医院的门诊大厅。抖落肩头的雪花,从兜里掏出一叠检查报告单,李先生一边走向诊室,一边在心里组织语言,准备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尿微量蛋白数值从一个月前的520,下降到166,再到昨天的73,如果不是报告单上清晰的数字,这个皮肤黢黑、身材魁梧的东北大汉怎么也不会相信,困扰自己20多年的肾病,能在中医治疗下得到快速改善。与此时积雪遍地、行人寥寥的鸡西街头相比,鸡西市中医医院人流穿梭如织,煎药室里蒸腾着滚滚热气,热闹的光景仿佛是另一个季节。最近“出圈”的尔滨,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拉高了东北旅游热度。而在鸡西,升温的不仅仅是冰雪旅游,还有鸡西市中医医院带来的中医热。

经典升温:医院“中”味儿更浓了

在鸡西市中医医院有一个独特现象,几乎人人兜里都揣着几本中医经典口袋书,这源于该院院长王宪庆力推的两项工作——中医经典提高班和中医经典病房。

“病常自汗出者……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在王宪庆的专家门诊,王宪庆总是根据患者病情,快速“定位”并背诵中医经典里的相关条文。跟诊的年轻医生如果接不上,手边的口袋书就派上了用场。

“无论哪一级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始终都是立身之本。丢了这个本,就容易沦为二流西医院、末流中医院。”王宪庆说,要想办好中医院,就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守住中医之正,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在全院医生的口袋书里,数王宪庆的那几本最旧、最破,手写的注解最多。“读破万卷书”,是王宪庆最推崇的学习方法,而他本人也是中医经典名家。在他看来,中医经典是中医临床的根基,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

王宪庆深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近40年,对中医经典有独到见解,独创“胆、肺、肾综合征”概念,对黄汗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疾病有独特疗效,获评黑龙江省级名中医、龙江名医等称号,是鸡西市中医内科的领军人物。他也深知,仅靠他一人力量,无法带动整个医院中医诊疗能力提升,想培养更多“王宪庆”,除了临床带教,办中医经典提高班是最快的方法。

中医经典提高班,每周一期,由王宪庆授课。提高班面向全院开课,既提升了中医应用经典的能力,又带动了“西学中”的热情。该院副院长、心病科主任医师刘书利是中医经典提高班第一批学员,临床医学出身的他已经能背诵一百多条中医经典条文,成为坚定的“中医粉”和医院“西学中”领学人。

除了中医经典提高班,该院的学术大讲堂也是“加油站”。据刘书利介绍,学术大讲堂由各临床科室业务骨干担任主讲,面向全院授课,探讨基础研究、临床问题等,旨在以讲促学,夯实医务人员的现代医学知识基本功。

“有了人才,还要有服务阵地。”王宪庆意识到,开设中医经典病房,集中发挥中医经典在临床治疗上的独特作用,势在必行。

“我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医院开展了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对于提升临床医生的中医经典水平、中医思维能力和中医诊疗水平有很大帮助,我羡慕了好久。”今年3月,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孔伟的梦想照进了现实。鸡西市中医医院创立中医经典病房,孔伟被任命为中医经典病房主任,与其他中医业务骨干一道参与建设,系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应用经典名方。

“老师教的方子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给了我很大信心。”跟师王宪庆一年多来,孔伟感觉自己的临床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半日的门诊量超过了50人次,这是以前她不敢想象的数字。

如今,中医经典病房已经设置了4个病区,收治了超过600名患者,在治疗各类疾病,特别是黄汗病、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经典病房也带动了其他科室“学经典做临床”。治未病科主任孙长霞说,现在,科室医生都热衷于钻研中医经典,以学促练。科室开展针刺、隔姜灸、龙骨灸、脏腑推拿、小儿推拿等外治疗法,效果显著,日均门诊量在200人次左右。

融合升温:“两条腿走路”疗效更好了

针灸科会诊的“订单”量直线上升,特别来自西医的“订单”明显多了起来,这是该院针灸科主任董玉臣最直观的感受。

近年来,医院锚定中西医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了“中医做强、西医做大、中西结合、全面发展”16字办院方针,中西医“两条腿走路”,锻造了患者心之所盼的最好疗效。

“作为市一级的中医医院,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服务需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我们在做强中医优势的前提下,绝不能排斥现代医学,而应该让其为我所用。”王宪庆擅长中医经典,也是中西医融合的忠实拥趸。

基于这一理念,他提出“非手术科室介入化,手术科室微创化,中医经典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引进现代医学人员、技术和设备,并将中医药全场景融入诊疗各环节,形成中西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

中医药特色的融入,让西医治疗效果更加凸显。对此,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琪深有感触。“经中西医联合会诊,我们对ICU的患者给予中药鼻饲治疗,辅以针刺、贴敷等外治疗法,能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加速他们的康复进程。”张琪表示,中医药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科诊疗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胸外科主任宋延明同样有切身体会,在胸外科病区,因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改善有很好的作用,咳喘膏深受患者欢迎。“通过穴位贴敷,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发热、疼痛、喘息、排痰困难等症状,有的患者出院时还要开一些咳喘膏带回去贴。”宋延明说。

在董玉臣看来,针灸科不仅是中医特色科室,更是中西医融合办院方针的获益者。“我们用针刺治疗面瘫效果非常显著,科研成果获得了鸡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应用新九针、毫火针治疗痛症、心血管疾病、老年病、糖尿病也深受认可,年门诊量超过3万人次。”董玉臣说。

服务升温:患者的心更暖了

对于一家医院而言,疗效的好坏,决定了它能站多稳,而服务的好坏,则影响到它能走多远。

在去年12月8日的一次医院晨会上,一个故事让全院医护人员为之感动。为了明确诊断,病理科对一位患者的肺叶组织做了170多个病理切片,才确定了结节性质,让患者下一步诊疗有了确切依据。

对患者负责,是根植于每一个鸡西市中医医院职工心中的信念。这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上,也体现在人文关怀上。

“2012年,我院在全市率先引进人本位医疗与护理,强调以患者感受为主导,加速患者从生理到心理的康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人本位医疗、护理彻底改变了医院的服务模式,催生了医院的服务品牌。”王宪庆说。

细节见真情,煎药室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了确保患者喝上原汁原味、疗效过硬的汤药,医院划拨资金对煎药室进行迁移改造,配备陶瓷煎药壶,保证一方一壶,煎煮到位。

在鸡西市中医医院,暖心医疗服务车、爱心轮椅、平车、饮水机、便民箱、充电宝、失物招领箱等便民用品和设施随处可见,在群众就医的“关键小事”上有了更多暖心变化。

与此同时,鸡西市中医医院在全院开展“工匠文化”活动,授予27名员工“仲景工匠”“扁鹊工匠”“思邈工匠”“妙手工匠”“鲁班工匠”等荣誉称号,以榜样的力量,推广工匠技术,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数据,是患者对医院努力的直接回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23年,医院门急诊量、住院量、手术量较上一年度实现了大幅增长。初步统计显示,2023年医院门急诊量为31万余人次,住院量2.4万余人次,门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53万余人次,手术量6000余例,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医院取得今天的成绩,依靠的是坚持走中医特色、中西医融合的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始终坚持中医药治疗的核心地位,在中医特色突出、管理科学规范、技术服务精湛、百姓放心满意的中医医院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行。”王宪庆说。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