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脚踝动一动,血栓全赶跑!

脚踝动一动,血栓全赶跑!

杜晶晶 永州市中心医院,45病室微创介入血管科康复医学科
2025年05月21日 18页 2640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血栓的威胁不容小觑。血栓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量人口因血栓相关疾病离世,它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你知道吗?一个简单的脚踝动作,就能显著降低血栓风险。今天,我们将通过一套科学的“踝泵运动”,教你激活下肢血液循环,把血栓“拒之门外”。

一、认识血栓,血管中的“隐形杀手”

血栓,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的块状物。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顺畅流动,为身体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然而,当某些因素打破了血液的动态平衡,就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从形成机制来看,血管壁损伤、血流状态改变以及血液成分异常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比如,长期吸烟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如同给血管内壁划开一道道“伤口”,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容易在此聚集,进而诱发血栓;久坐不动,像长途飞行、长时间伏案工作等,会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下肢静脉等部位淤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而一些患有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人群,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凝血因子等发生变化,也为血栓滋生创造了条件。

血栓一旦形成,就如同在血管内埋下了隐患。它可能随着血流四处“游走”,一旦堵塞重要血管,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堵塞冠状动脉,会引发心肌梗死,导致心脏供血中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堵塞脑血管,则会引起脑梗死,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偏瘫、失语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会引发肺栓塞,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同样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二、脚踝动一动,血栓全赶跑:神奇的踝泵运动

(一)为什么脚踝是防栓的“开关”?

脚踝是人体下肢血液循环的“阀门”。当我们活动脚踝时,小腿肌肉会像“水泵”一样收缩和放松,挤压静脉血管,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从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的淤滞。研究表明,规范的踝泵运动可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提升2-3倍,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

(二)踝泵运动法

1.动作一:屈伸运动。

步骤:平躺或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脚尖缓慢向上勾起(背伸),至最大限度保持3-5秒;然后脚尖缓慢下压(跖屈),绷直至极限后保持3-5秒,重复10-15次为1组,每天3-4组。

关键点:动作要缓慢匀速,避免用力过猛;可交替进行单腿练习,也可双腿同时进行。

2.动作二:绕环运动。

步骤:平躺或坐姿,以踝关节为中心,脚尖做360度绕环,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10次为1组,每天2-3组。

技巧:尽量扩大绕环幅度,感受脚踝周围肌肉的牵拉。

(三)以下情况需严格限制运动并遵循医疗指导

1.下肢骨折未完全愈合者

运动产生的生物力学应力可能干扰骨痂形成,增加骨折端移位风险;

2. 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

下肢肌肉收缩可能促使栓子脱落,存在诱发致死性肺栓塞的病理风险;

3. 踝关节急性创伤或退行性病变患者

包括骨折/脱位急性期(伤后72小时内)、感染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活动期,建议制动休息并接受专科评估后再确定康复方案。

三、防栓“组合拳”:不止脚踝,这些细节同样重要

(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研究表明,持续静坐超过60分钟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降50%以上,连续静坐4小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升高2-4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采用“30-5原则”,每坐30分钟完成3-5分钟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踝关节,幅度>45°),每小时叠加5-10分钟步行活动(步速>1m/s),通过肌肉泵效应促进静脉回流。

人体在脱水状态下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触发凝血因子Ⅷ/vWF复合物释放,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建议每天分8-10次摄入总量1500-2000ml等水量,重点时段包括晨起、餐前1小时及睡前。需避免短时间内摄入大于500ml液体以防血容量骤变。

(二)科学合理膳食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菠菜)、水果(如苹果、橙子)、全谷物(如燕麦、糙米),以及富含Omega-3的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品等高油高脂高糖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并非不可战胜,每天10分钟的踝泵运动,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为血管筑起坚实的防线。让我们从今天起,告别久坐,动起脚踝,用科学的方法守护生命的“通道”。记住:血栓可防可控,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对健康的最大投资!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血栓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