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频发 试试“睡吃双疗”
春季,不少老年人被过敏所困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治,帮助老年人远离春季过敏症。睡好觉充正气睡眠是天然的抗敏药。高质量的睡眠可助肝藏血、调节气血、增强正气。建议在晚上10点钟前入睡,早上7点钟前起床,顺应阳气生发。老年人睡前用温水泡脚15分钟,同时按揉脚底涌泉穴(足心凹陷处),可以引火下行、助眠安神。睡醒后先伸懒腰、
春季,不少老年人被过敏所困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治,帮助老年人远离春季过敏症。睡好觉充正气睡眠是天然的抗敏药。高质量的睡眠可助肝藏血、调节气血、增强正气。建议在晚上10点钟前入睡,早上7点钟前起床,顺应阳气生发。老年人睡前用温水泡脚15分钟,同时按揉脚底涌泉穴(足心凹陷处),可以引火下行、助眠安神。睡醒后先伸懒腰、
其危害远不止于精神倦怠。最主要的危害是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持续受损,使得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及精神疾病的风险悄然攀升。研究表明,运动能为缺觉人群筑起抗炎防线。每日进行2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抗炎效益达到峰值,超出该时长并未呈现叠加效应。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谢兆宏认为:“运动通过促进脂肪组织分解,使
口臭、腋下臭、脚臭等不仅影响社交,还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中医素有“久湿人臭”的说法,认为这些异味往往与体内湿气密切相关。口臭 脾胃湿热及寒湿困脾均可引起口臭。日常如果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脾胃积热,与体内湿气相互交结,形成脾胃湿热,就会引起口气臭秽。过食生冷或外感寒湿之邪,损伤脾阳,则会导
老年人多练中医导引功能调节气血、通经活络。叩风池疏调胆经起式:双目轻闭,头微低,两掌心覆于两耳上,两掌后旋,四指指向后方,内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与听宫(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相对,掌根与面部轻贴,手指自然分开、弯曲,轻轻环抱后枕部,两食指位置基本覆于
3月1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倡导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人均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50%以上,人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25~30克。为何这两类营养素受到重视?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朱旭峥表示,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当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然较为寒冷,昼夜温差显著,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最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发生收缩与舒张的反复调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病患者需遵循科学的“春捂”原则,从保暖、运动、饮食等多维度保护健康。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
“跑步膝”是长期跑步者的常见问题,病因以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多见,膝盖外侧疼痛,且疼痛定位非常明确;刚开始跑步时不痛,中后期出现疼痛,跑步结束时疼痛消失;平日走路不痛,一旦跑步又会复发。一旦患上“跑步膝”,如何进行康复呢?消炎镇痛疼痛急性期需要暂缓跑步,以休息为主,避免做过多屈曲膝关节的活动。疼痛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
新研究证实,睡眠不仅能缓解疲劳,心脏病人病情发作后,心脏会通过免疫系统向大脑发送信号,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帮助修复心脏。睡得好,患病恢复快研究发现,有100多种疾病和睡眠障碍相关。例如,失眠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继而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碎片化睡眠、熬夜会影响胰腺功能,降低胰岛细胞的敏
中医认为,女子的生理病理与肝紧密相连,肝被视为女子的先天之本。肝藏血并主疏泄,其正常功能对维持冲任二脉的和谐至关重要,进而影响胞宫的生理活动。乳房健康亦与肝息息相关,肝郁气滞常导致乳房疾病,表现为情绪波动、急躁易怒及周期性乳房疼痛等症状。因此,肝气郁结不仅是情绪问题,更是乳腺疾病的潜在诱因,需引起足够重视并适时调理。调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步入衰退阶段,正气渐弱,脏腑功能出现失调,其中脾胃虚弱尤为显著。脾胃,作为气血生成的源泉,一旦虚弱,便会导致气血化生不足,使老年人易罹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及便秘等多种慢性疾病。面对这一挑战,中医外治疗法如穴位按摩、艾灸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老年人调理身体、增强抗病能力的有效手段。这
心率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脏的健康状况。成年人静息心率的正常值为60~100次/分。如果安静状态下,超过100次/分,叫做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则为心动过缓。心率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存在潜在危险。通常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可诱发窦性心动过速,避免这些诱因后可自行恢复。运动后心率也会适当增快,说
一个小小的鸡蛋不仅味道“可咸可甜”,老少皆宜,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被誉为“全营养食物”。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食用1~6个鸡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有助延寿。鸡蛋是延寿“金钥匙”鸡蛋一度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贴上“胆固醇含量高、不利心血管”的标签,被不少人撤下餐桌,尤其是高血脂人群。随着科学研究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