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肝气旺 中医五法焕活力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正是人体排毒养生的黄金期。中医强调“春不排毒,全年淤阻”,尤其老年人冬季积存的寒湿、痰瘀若不及时清除,易诱发慢性病。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张莉莉指出,春季排毒重在调和阴阳、恢复脏腑平衡,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老年排毒要点:体质为本,扶正祛邪老年人脏腑衰退,气血迟滞,排毒能力弱。脾胃虚则痰湿内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正是人体排毒养生的黄金期。中医强调“春不排毒,全年淤阻”,尤其老年人冬季积存的寒湿、痰瘀若不及时清除,易诱发慢性病。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张莉莉指出,春季排毒重在调和阴阳、恢复脏腑平衡,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老年排毒要点:体质为本,扶正祛邪老年人脏腑衰退,气血迟滞,排毒能力弱。脾胃虚则痰湿内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三七除了治疗外伤疗效显著外,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主要作用为活血、降血脂、降血压。服用三七,一般煎服用量为3~9克,研末吞服,每次1~3克。三七与其他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合用时,应酌情减量,以免药效叠加而出现不良反应。三七中含有皂苷,不宜与
传统医学很早就对视疲劳有所认识。视疲劳(视物不能持久,久视者视物昏花,眼球或眶周有酸胀感等),中医称为肝劳,其发病与用眼过度、屈光不正、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属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目中经络涩滞和肝肾精血亏损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所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肝、心、肾。中医临床将视疲劳辨证分为四型:一是肝肾不足,久视后目干
如今,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肩、颈、腰、腿等身体疼痛成为很多人常面对的症状。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些疼痛出现,而中医护理则提供一种有效缓解身体疼痛的方法。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并强调身心健康。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帮助缓解身体疼痛。针灸 是中医护理中被广泛应用的
贴敷中药膏药是一种便捷而实用的缓解疼痛方式,但这些止疼的中药膏药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如何使用呢?骨通贴膏适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使用时需清洁患处,避免在伤口或感染皮肤上使用,每天一次,不超过12小时。七天为一疗程,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药物中毒。孕妇和运动员慎用。
在林林总总的中药当中,许多中药既可药用,也可食用,部分中药还制成了中药小零食,不仅味道不错,而且对身体也大有裨益,达到药食同源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小零食,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性食用。茯苓饼 茯苓饼由茯苓、大米、白糖制作而成。主要成分为茯苓,其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湿、宁心安神
都说“胃”其实是个“情绪器官”,“气到胃痛”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那么,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一生气就会胃痛”?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教授介绍,胃肠道活动由植物神经支配,当人处于情绪激动即应激状态时,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导致胃肠道肌肉过度收缩痉挛,胃酸分泌过多,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血供,这些因素都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常常会出现各种“小情绪”。干燥、瘙痒、长痘等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其实,中医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妙招,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这些皮肤问题,让肌肤保持健康状态。饮食调理,内养外护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通过合理饮食可以从身体内部滋养肌肤。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其中维生素C能抗氧化,帮助肌肤抵御
中医认为,橘子性温,多吃容易上火。一次性吃过量的橘子,易引发口唇生疮、口舌干燥、咽喉干痛、大便干结等症状,俗称上火。现代医学表明,橘子含有大量的糖分,一次性大量食入,很容易导致体内的热量供过于求,令身体出现功能紊乱的情况。那怎样吃橘子,才能不上火呢?连橘络一起吃橘子不仅仅有橘子瓣,还有橘肉上的橘丝,又名橘筋、橘瓤上筋膜
近期,一波又一波的强冷空气,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初春天气的变化多端,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吸着鼻子、戴着口罩的人渐渐增多了呢?要想感冒症状快点缓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中医疗法,简单又有效。感冒头痛:葛根汤去风寒感冒时头痛难受,中医开方以葛根汤最为常见,能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肩颈紧绷等症状。不过,葛根汤成分中的麻黄碱会加强心肌收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着。除了注意日常保暖,一些保健方法能使春捂的养生效果事半功倍。点按神门穴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感冒的症状已经消退,但咳嗽却如影随形,久久不能痊愈。面对这种久咳不愈的状况,许多人会选择寻求中医的帮助,而在众多的中药材中,橘红和天冬常被提及作为治疗久咳的良药。然而,这两种药材的适用情况却有所不同,选择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橘红效用有专攻橘红,尤其是化橘红,因其独特的理气健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