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传统医学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老年模式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本报记者 胥伟岩
2025年10月29日 13236

秋冬时节,打喷嚏、鼻痒、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频发,这正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现。作为高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80%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伴有过敏性鼻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科主任高红主任医师,从中医视角为大众解读过敏性鼻炎的防治要点。

过敏性鼻炎症状辨识度高,以阵发性、连续性喷嚏、鼻痒、流大量清水样鼻涕为“三大主症”,常伴随鼻塞、嗓子痒、眼睛痒等,鼻腔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该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长期不干预会影响睡眠与工作,还可能诱发鼻窦炎、咽喉炎等并发症,甚至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炎症向下蔓延还会增加哮喘风险。

从中医理论看,过敏性鼻炎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阳气不足密切相关。《灵枢》有“肺开窍于鼻”的记载,鼻子作为肺的“外窍”,易受外邪侵袭。若肺受寒邪,或脾肾阳虚,再加上贪凉饮冷,会导致水液运化失常形成“寒饮”,外渗鼻腔引发症状。其发病源于“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先天禀赋特异或肺脾肾气虚,外因是接触花粉、粉尘等“不洁之气”。

中医治疗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扶正祛邪,宣肺通窍”原则。急性发作期缓解症状,稳定期调理脏腑。治疗方法多样,中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开专属汤剂,苍耳、白芷、辛夷等药材效果显著;针灸治疗中“新吾针”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快速缓解症状;小针刀治疗针对颈枕部软组织损伤诱发的鼻炎,可恢复局部平衡;外治法如鼻炎膏涂抹、中药洗鼻,适合居家辅助。

预防尤为关键,秋冬高发期需格外注意。要远离过敏原,通过检测明确致敏原并规避,外出戴口罩、定期清洁家居;增强免疫力,选择快走、太极拳等运动,规律锻炼;做好鼻腔养护,每日揉捏鼻部、点按迎香穴和上迎香穴;规避寒邪,少吃寒凉食物,空调温度不低于26℃,秋冬注意保暖,多吃应季果蔬。

高红主任强调,过敏性鼻炎并非“不治之症”。患者需正确认识疾病,发作时及时就医,稳定期做好预防养护,坚持“防治结合”,就能有效控制症状,让鼻子远离“敏感”困扰。

中医食疗方

肺气虚寒型(常见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怕风怕冷、易感冒)

推荐黄芪生姜红枣茶:取黄芪15克、生姜3片、红枣5颗(去核),加水500毫升,煮15-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次。黄芪能补肺气,生姜温散寒邪,红枣健脾益气,三者搭配可增强肺卫功能,减少风寒刺激引发的鼻炎发作。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脾肾阳虚型(常见症状:鼻痒流涕、遇冷加重、四肢冰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推荐山药核桃小米粥:取山药20克(去皮切块)、核桃10克(打碎)、小米50克,加水煮成粥,可加少量红糖调味,早晚温热食用。山药健脾益气,核桃补肾温阳,小米养胃,适合脾肾阳虚、体质偏寒的患者,长期食用能改善脏腑功能,减少鼻炎反复。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肺经伏热型(少见,常见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但偶有黄涕、口干、咽喉微痛)

推荐菊花麦冬梨汤:取菊花10克、麦冬10克、雪梨1个(去核切块),加水煮20分钟,放温后食用,可加少量冰糖。菊花清热散邪,麦冬滋阴润燥,雪梨润肺生津,适合体内有轻微内热的患者,能缓解鼻痒、口干等不适,避免热邪加重鼻炎。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需要注意的是,食疗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且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同时要避开寒凉食物,如冰饮、西瓜、螃蟹等,以免损伤阳气,加重“寒饮”,诱发鼻炎。

穴位按摩

急性发作期(喷嚏、鼻痒、鼻塞严重时)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重点:优先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快速缓解局部症状;搭配合谷穴,疏风解表,减轻外邪对鼻部的刺激。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流程:先按迎香穴、上迎香穴各1分钟,再按合谷穴(两侧各1分钟),重复2-3轮,每日可增加至3次,缓解后恢复常规频次。

稳定期(症状减轻或无明显不适时)

秋冬 中医防治过敏性鼻炎

重点:侧重按摩肺俞穴,调理肺脏功能,补肺气;搭配迎香穴、合谷穴,增强整体抵抗力,预防复发。

流程:先按肺俞穴2分钟,再按迎香穴1分钟、合谷穴1分钟(两侧),每日1次,长期坚持可减少鼻炎发作。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过敏性鼻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