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传统医学 痒不停?中医来调

痒不停?中医来调

本报记者 胥伟岩
2025年09月24日 1331

老年皮肤瘙痒症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与季节、天气、冷热变化以及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容易于秋冬发病。

秋夜,不少老人脱衣上床就被皮肤瘙痒缠上,越挠越痒,甚至抓破皮才敢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聂仪雪提醒,这是老年皮肤瘙痒症在作祟,中医调理能精准破解。

痒不停?中医来调

老年皮肤瘙痒症秋季高发,分局限与全身两类,躯干、下肢最易遭殃。初期皮肤无破损却痒得钻心,夜间尤甚,抓挠后会留抓痕、色素沉着,还可能继发感染。

聂仪雪指出,西医认为瘙痒与皮肤退化、习惯不当、慢病相关:老人皮脂腺萎缩致皮肤干燥,热水烫洗、频繁洗澡会雪上加霜,糖尿病、肾病等也可能暗藏其后。但中医看得更深——本病根源是“血虚风燥”。

“老人气血不足,皮肤失养就会干燥,风邪趁机侵袭,便引发瘙痒。”聂仪雪解释,血虚则肌肤失润,风燥则经络失和,这正是夜间瘙痒加重的原因。因此治疗以“养血祛风止痒”为核心。

常用川芎、当归养血活血,让皮肤得到滋养;配荆芥、防风驱散风邪,斩断痒源;加蒺藜增强止痒功效。这些药材组方煎服,能从内调理气血。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外洗、湿敷,药力直接作用于皮肤,内外夹击止痒。

不过中医调理也需配合日常防护。聂仪雪强调,洗澡要“省着点”:每周1-2次,水温30-40℃,15分钟内洗完,别用碱性肥皂。洗完马上涂尿素乳膏、维生素E乳锁水。饮食清淡少辣,多吃蔬菜,少喝酒。更关键的是别抓挠,痒时轻拍或冷敷,可服氯雷他定、维生素C缓解。

若瘙痒是慢病信号,得先治原发病。聂医师提醒,持续瘙痒别硬扛,及时就医,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科学护理,就能让老人安稳过秋。

食疗方

专家强调老年皮肤瘙痒多由“血虚风燥”引发,食疗需围绕补气血、润肌肤、祛燥邪展开,同时兼顾老年人消化功能弱、可能合并基础病的特点,选择温和、易操作的食材。

当归红枣山药粥(养血润肤基础方)

食材:当归5克(切片)、红枣6颗、山药30克、大米50克、红糖少许。

功效:当归养血活血,红枣补气血,山药健脾润肤,三者搭配可改善“血虚”导致的皮肤干燥瘙痒,适合日常长期食用。

注意:当归味微苦,可减少用量至3克;糖尿病老人不加红糖。

银耳百合莲子羹(润燥祛燥方)

食材:干银耳10克、鲜百合20克、莲子15克、枸杞5克、冰糖适量

功效:银耳滋阴润燥,百合清心润燥,莲子健脾固肾,能缓解皮肤干燥脱屑,减轻“风燥”引发的瘙痒,尤其适合夜间瘙痒明显者。

穴位按摩缓解皮肤瘙痒

专家表示,穴位按摩缓解皮肤瘙痒可补益气血、疏散风邪、滋养肌肤,选取四肢及躯干的安全穴位,操作简单且无需借助工具,适合老年人居家自行或家属协助操作。

血海穴(养血润肤第一穴)

痒不停?中医来调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约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按摩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5秒,每日1-2次。功效:“血之海”,能活血养血、滋养肌肤,改善因“血虚”导致的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对全身瘙痒均有缓解作用。

曲池穴(祛风止痒要穴)

痒不停?中医来调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手肘弯曲时的凹陷处)。按摩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次,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发热酸胀为佳,每日1次。功效:能疏散体表风邪、清热止痒,尤其适合瘙痒反复发作、遇风加重的情况,对躯干及上肢瘙痒效果明显。

风市穴(祛风止痒穴)

痒不停?中医来调

位置:在大腿外侧,直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大腿中部外侧)。按摩法:用手掌根部或拳头轻轻叩击穴位,每次叩击30秒-1分钟,或用拇指按揉1分钟,每日1次。功效:专于驱散风邪、行气通络,对“风燥”引发的下肢瘙痒(如小腿、大腿)效果突出,搭配血海穴可增强“养血祛风”功效。

每日晨起或睡前按摩最佳。

外敷止痒方

专家推荐两款外敷法。

荆防煎液湿敷 取荆芥、防风各12克,加清水200毫升浸泡10分钟,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渣放温。用无菌纱布蘸液拧半干,敷于瘙痒处(避破损),每次15分钟,每日2次。可祛风润燥,缓全身干燥痒。

马齿苋冷湿敷  鲜马齿苋30克洗净捣烂,加凉白开50毫升搅匀取汁。纱布蘸汁湿敷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次。适用于瘙痒伴轻微发红者,清热止痒。

过敏者停用,温度适宜,坚持1周无效需就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皮肤瘙痒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