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管理科普——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一天清晨,郭大爷正打算盛一大碗粥喝,被老伴陆奶奶一把拦住说:“你有糖尿病,可不能喝这么多粥。”郭大爷这才想起自己的病需要严格忌口,无奈地放下了碗,说:“自从查出这糖尿病,生活限制太多了,但我总弄不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其实,很多像郭大爷一样的糖尿病患者也有同样的困扰,生活中有太多事情需要额外注意。而学会自我管理,对控制糖尿病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自我管理,守护好健康。
一、你了解什么是糖尿病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某某得了糖尿病,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病,但如果控制得不好也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一种身体里血糖异常偏高的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方面的毛病。每天吃进肚的食物经过消化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为各个器官、组织提供能量。而胰腺会分泌胰岛素,用来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得到充分利用,然而,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堆积在血液中,造成血糖过高。
得了糖尿病的人,一般会有“三多一少”的表现,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却在减少。而且一旦患病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很难完全治好。更麻烦的是,它还容易引起其他一些病,让身体变得更糟糕,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自我管理呢?
(1)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的选择至关重要。
第一,限制主食摄入量。例如米饭、面条、馒头这类主食,其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吃多了就会造成血糖升高,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讲可不太妙。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天的主食摄入量应控制在100-150g之间,如果吃米饭,约是一个拳头大小。为了饱腹可以替换为粗粮,例如糙米、玉米、燕麦等,老年人消化这类食物相对较慢,血糖不会突然升高。
第二,减少糖分、油脂摄入。日常炒菜时避免放太多油,最好以蒸煮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例如油条、炸串等。而且,坚决拒绝含糖量高的饮品、糕点、零食,以免血糖上涨过快。
第三,多吃蔬菜。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而且总体热量低,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建议每天蔬菜摄入达到500g,可选胡萝卜、菠菜、甘蓝等,换着吃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
第四,合理安排吃饭时间。对糖尿病患者来讲,最忌讳暴饮暴食。尤其老年人肠道功能较弱,需要合理的安排进餐时间,可以少食多餐,但要定量定时养成习惯,每天的食物可分成5-6顿来吃,可以减轻胰腺负担。
(2)运动管理:科学的运动有益于身体素质增强,还能降低血糖。
第一,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对部分老年患者而言,运动是一项非常费体力的事情。所以,可以选择相对和缓的运动有氧运动,例如跳广场舞、散步、打太极等,运动时感觉轻微出汗、稍微气喘即可,以免过度运动而疲劳。
第二,选择运动时间。通常建议患者在每天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给肠道消化留出时间,而且趁着此时血糖上升,进行一系列有氧运动能够促使血糖下降,每次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
第三,注意事项。每次运动前,老年患者需要做好热身准备,防止不慎扭伤身体。身穿舒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可以提高舒适性。若运动前血糖过高(超过16.7mmol/L)、过低(低于3.9mmol/L)或身体不舒服,就要立即休息。
(3)药物治疗:按时吃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第一,遵医用药。医生开的药患者要按时、按量的服用,即便自测血糖下降也不能停药或擅自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谨记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和频次,避免混淆饭前、饭后服用规定。
第二,正确使用胰岛素。病情需要打胰岛素也不要害怕,找准注射位置,用无菌棉签大范围消毒后,将规定剂量的胰岛素垂直刺入皮肤即可。注意勤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局部皮肤变硬。之后要按时吃饭,防止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