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懂“艾”才能防“艾”于未然——艾滋病护理小科普

懂“艾”才能防“艾”于未然——艾滋病护理小科普

黄潇阅 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卫生院
2025年02月12日 27页 1680 海报 复制链接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虽然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科学的护理和防护措施能大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传播风险。了解护理细节,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还能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有效防控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

基础护理:科学管理艾滋病感染者的日常健康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全面的基础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为抗病毒治疗(ART)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检测CD4细胞数量和病毒载量。这些指标是评估病情的“风向标”,可帮助医生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病情稳定。此外,患者需按照医嘱定期复查身体,监测器官功能,以便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并发症。

感染管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核心。患者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如每天清洗口腔,保持牙龈健康,以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预防细菌或真菌感染。家中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避免潮湿和污垢滋生病菌。此外,应减少与可能传播病原体的动物直接接触,尤其是动物粪便等污染源。饮食上,患者需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冷或未完全煮熟的食品,以降低胃肠道感染的风险。冬季饮食可适当增加热量,但需避免高油高脂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心理支持是基础护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艾滋病患者往往因社会歧视和疾病带来的压力而感到焦虑、孤立甚至抑郁。这种心理负担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沟通、倾听患者诉求,提供心理疏导及专业心理咨询资源,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同时,可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感受,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抗病毒治疗护理:与时间赛跑的关键

抗病毒治疗(ART)是艾滋病患者生命管理的核心。护理工作需帮助患者理解治疗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ART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中,首先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由于HIV病毒容易产生耐药性,一旦患者忘记服药或随意中断治疗,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和治疗失败。因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建立用药提醒机制,比如使用定时闹钟或药盒管理。

护理需关注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皮疹或肝功能异常。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药物或采取相应对策。此外,ART的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代谢紊乱,护理中需定期监测患者的骨密度和血脂水平,并通过饮食和适度运动加以改善。

抗病毒治疗护理还包括对患者情绪和生活状态的关注,帮助他们克服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感。通过全方位的支持,可以大幅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传播防护:保护患者和公众健康

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做好传播防护是保护患者及公众的重要环节。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因此护理中需特别注意切断这些传播途径。

在血液传播防护方面,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规范处理患者血液和体液等。同时,家庭护理中应单独使用患者的刮胡刀、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因血液接触导致交叉感染。

性传播防护需加强患者和其伴侣的健康教育。患者应使用安全套,并定期接受性病筛查。对于未感染HIV的伴侣,可选择暴露前预防性用药(PrEP),以降低感染风险。

母婴传播的防护措施包括产前检查、分娩期间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避免母乳喂养。HIV阳性孕妇若能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可将母婴传播风险降低至极低水平。

此外,护理工作还需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通过科普宣传和社区教育,提高公众对HIV传播的科学认知,从而营造一个更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保护患者和公众健康。

通过科学护理和传播防护措施,艾滋病的管理可以取得显著成效。患者不仅能够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科学认识“艾”,是战胜这一疾病的关键。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艾滋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