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防治青光眼,守护视力

防治青光眼,守护视力

李彩虹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2月12日 26页 1854 海报 复制链接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不是不可防治的“视力杀手”。了解青光眼并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帮助我们保护视力、远离失明风险。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球内部的眼压(眼内压力)过高,或视神经对正常眼压的耐受性降低,导致视神经损伤并引起视野缺损的一组疾病。简单来说,眼睛内部的压力过大或视神经“脆弱”,就可能导致青光眼。正常情况下,眼睛内有一种叫做“房水”的液体,帮助维持眼压和眼睛的正常功能。当房水排出受阻,或产生过多时,眼压就会升高,压迫视神经,最终导致视神经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视力丧失是不可逆的。

防治青光眼,守护视力

青光眼的类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青光眼病例的70%-90%。它发病缓慢,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在多年后才发现视野逐渐缩小。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这种类型发病急剧,眼压会突然升高,患者可能感到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并伴随视力快速下降。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失明。

先天性青光眼
这种类型多见于婴幼儿,常因先天性房水排出通道异常引起。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眼睛明显增大、怕光或流泪增多,应尽早就医。

继发性青光眼
这是由于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发的青光眼,比如外伤、糖尿病、炎症等。

青光眼的危害

青光眼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匿性和不可逆性。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不适,直到视野明显缩小,甚至视力丧失后才发现问题。它的视野损伤通常从周边开始,逐渐向中心扩展,最后可能导致失明。一旦视神经受损,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完全修复,因此早发现至关重要。

谁容易得青光眼?

青光眼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

1.年龄增长:40岁以上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危群体,风险会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2.家族遗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青光眼,患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3.高眼压:虽然并非所有高眼压都会发展成青光眼,但高眼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4.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5.高度近视或远视:这些屈光不正的患者眼结构特殊,更容易患青光眼。

6.其他因素:如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眼外伤等也可能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的早期信号

青光眼早期可能没有症状,但如果出现以下信号,需警惕:

1.经常感到眼睛胀痛,特别是在昏暗环境下加重。

2.视野变窄或视物模糊,尤其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

3.看灯光时出现“彩虹圈”。

4.经常出现头痛、恶心,伴随眼部不适感。

如果有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到眼科医院检查,明确是否患有青光眼。

如何诊断和治疗青光眼?

1. 定期检查眼睛
青光眼的最佳防治方法是定期检查,特别是高危人群。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

眼压测量:通过检测眼内压力,评估是否存在眼压升高。

视野检查:了解视野范围是否受限。

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的健康状态。

角膜厚度测量:有助于分析眼压数据的准确性。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眼药水降低眼压,这是青光眼治疗的基础。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手段帮助房水流出,适用于某些类型的青光眼。

手术治疗:当药物和激光效果欠佳时,手术是降低眼压的有效选择。

如何预防青光眼?

1.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降低青光眼风险:

2.避免眼疲劳:连续用眼1小时,休息10分钟,适当眺望远处。

3.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和西蓝花。

4.控制慢性病:定期检查血糖、血压,避免慢性病加重青光眼风险。

5.保持良好情绪:过度紧张或情绪激动可能引起眼压波动。

守护视力,从现在开始

青光眼不可怕,只要重视筛查、科学治疗,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降低青光眼的危害。视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守护视力,就是守护生活品质。愿大家都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青光眼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