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主动脉夹层:了解其成因与预防措施

主动脉夹层:了解其成因与预防措施

丁梅 巴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2024年12月18日 47页 4469 海报 复制链接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一旦破裂,大量出血会迅速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了解主动脉夹层的成因、预防措施,尤其是在护理方面如何应对,对于守护健康至关重要。

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措施

(一)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遵医嘱服药,保持血压稳定。普通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高危患者则需更低至130/80 mmHg以下。

(二)管理血脂

调节血脂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主动脉夹层风险。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并定期检查血脂指标,尤其是LDL-C,超标需及时干预。

(三)定期体检筛查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主动脉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A、MRA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主动脉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四)避免剧烈运动与外伤

高危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体力劳动强度,避免突然用力搬抬重物。开车系安全带,骑车戴头盔,做好安全防护。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要点

(一)急性期护理

一旦怀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患者需立即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因素。医护人员会为患者安置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每 15 - 30 分钟记录一次,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疼痛护理

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常呈撕裂样、刀割样剧痛,难以忍受。有效的疼痛控制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心率,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遵医嘱及时给予强效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观察用药后疼痛缓解情况,记录疼痛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提示可能夹层进展,需立即报告医生。

(三)血压与心率控制护理

在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心率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重要的监督与协助作用。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降心率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头晕、乏力、心动过缓等。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指导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快速站起,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发跌倒等意外。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避免劳累,保持环境安静,利于血压、心率稳定。

(四)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 3 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血压波动。对于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还要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进行个体化饮食调配。

(五)康复期护理

随着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并且已经进入了康复期,此时护理工作的重点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主要的护理目标转变为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更加健康。在这一阶段,医护人员会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增加日常活动量,从最初的床边坐起,到之后的慢步行走,逐步过渡到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至少在3到6个月的时间内要保持这一状态。此外,医护人员还会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例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指导继续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血脂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医护人员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主动脉夹层的严重性和长期预防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督促患者养成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终身维护心血管健康的目标。

结语

主动脉夹层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了解其成因,从控制血压、血脂,定期体检,避免高危因素等方面入手,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一旦患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贯穿急性期、康复期各个阶段,对于稳定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患者本人、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高度重视主动脉夹层,携手共筑生命的防护墙,让健康之路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未来能有更多有效的防治手段,让这一 “夺命杀手” 不再令人闻风丧胆。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主动脉夹层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