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患者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来稳定病情,一旦身体血糖水平长期不受控制,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对全身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与生活质量。本文将重点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并科普相关预防管理知识,以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组织会因此受损;通常情况下,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增长,视网膜微血管受损,血管壁通透性就会增加,继而导致血管渗漏、出血,引发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损伤。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病变、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会因微血管病变出现微动脉瘤、出血和硬渗等征象,一般是在糖尿病患者早期阶段出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属于晚期视网膜病变,最典型的特征,即新生血管形成(增生性病变),致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严重威胁患者视力功能。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2.1视力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引发血液渗漏、出血,影响患者视网膜正常功能。且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异常、新生血管形成,还会造成患者眼睛玻璃体内出血,视力也会因此而受损。
2.2视网膜出血和脱离
糖尿病增生性病变时,新生血管易受损、出血,血液进入视网膜后部(玻璃体腔),就会影响视网膜功能;而长期存在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还会使玻璃体积血,并在吸收血液后导致视网膜脱离,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视网膜出血、脱离,会使患者视力永久性损失,甚至失明。
2.3引发白内障和青光眼
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减弱,白内障、青光眼发生风险就会大幅升高。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会增加白内障术后的复发率。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管理策略
3.1养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高血糖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核心因素之一,大量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显著减少视网膜病变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自身血糖水平,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先养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比如控制饮食、定期运动、遵医嘱用药等。平时饮食要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不要超过日常所需的热量摄入量,以防体重升高和血糖波动;适度增加膳食纤维,比如吃些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等,可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速度;坚定少食多餐原则,分散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来避免血糖激增。此外,每周至少进行3至5次运动(有氧运动搭配灵活性或平衡练习等),达到长期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最后,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治疗,都要谨遵医嘱调整剂量,正确用药,确保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这些都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必要举措。
3.2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早期的视网膜病变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尽早发现微血管病变、黄斑水肿等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视网膜状况、病变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以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视网膜脱离、严重视力损失等)。
3.3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来减少病变风险
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医生建议的目标范围内;并定期检测血压,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限制盐摄入、适量运动,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物等。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自身胆固醇水平,特别是LDL胆固醇,可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纤维摄入,遵循医生指导服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以确保血脂水平相对稳定;以此达到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我们的视力以及整体健康危害极大,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对这一并发症的预防管理,生活中要全面控制糖尿病相关因素,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眼科检查等方面做起,才能维护视力功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