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从“入口”开始,谨防肾结石找上门

从“入口”开始,谨防肾结石找上门

韦频芬 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
2025年03月19日 36页 2202 海报 复制链接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它的形成与我们每天的“入口”行为密切相关。很多看似平常的饮食和饮水习惯,可能正悄悄为肾结石的滋生创造条件。肾结石的形成和我们每天“入口”的东西密切相关,那么从 “入口” 把好关,就能大大降低患上肾结石的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讲讲如何从“入口”着手,预防肾结石。

肾结石的形成机制

肾结石主要由尿液中的一些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在肾脏内异常积聚结晶而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这些物质能保持相对平衡,不会形成结石。但当某些因素打破了这种平衡,比如摄入过多形成结石的物质,或身体对这些物质的代谢出现异常,就容易促使结石形成。打个比方,肾脏就像一个“过滤器”,当尿液中杂质过多,超出了“过滤器” 的处理能力,杂质就会逐渐堆积,最终形成结石。

与“入口”相关的高危因素

1.高草酸食物摄入过多:菠菜、甜菜、杏仁、花生、红茶等食物富含草酸。长期大量食用这类食物,会使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大幅增加。草酸与尿液中的钙结合,就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这是最常见的肾结石类型。

2.高嘌呤食物摄入过量: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属于高嘌呤食物。人体摄入过多嘌呤后,会在体内代谢生成尿酸,导致尿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尿酸浓度过高时,就容易析出形成尿酸结石。

3.高钙饮食不合理:钙是人体必需元素,但并非摄入越多越好。如果盲目大量补钙,尤其是在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下,钙不能被身体有效吸收利用,多余的钙就会进入尿液,增加形成含钙结石的可能性。

4.饮水不足:喝水少是导致肾结石的重要因素。人体每天会通过排尿等方式排出代谢废物,如果饮水量不足,尿液就会浓缩,各种形成结石的物质浓度相对升高,更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肾结石的症状表现

1.疼痛:这是肾结石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差异很大。较小的结石在肾脏或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引起剧烈的肾绞痛,疼痛通常突然发作,如刀割般。较大的结石由于活动度小,可能仅引起腰部隐痛或胀痛。

2.血尿: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肾脏或尿路黏膜,导致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就出现了血尿。有些血尿肉眼可见,尿液呈洗肉水样或带有血丝;有些则肉眼无法察觉,需要通过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

3.排尿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结石刺激尿路黏膜,引发了炎症反应。如果结石堵塞了尿路,还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流中断等情况。

肾结石的危害

1.影响肾功能:结石长期存在于肾脏内,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肾脏积水。积水会压迫肾脏组织,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久而久之,肾脏功能会受到损害。若双侧肾脏都有结石且梗阻严重,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2.引发感染:结石的存在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如发热、寒战、尿频、尿急等,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肾脏组织,形成恶性循环。

3.增加治疗难度:随着结石的增大或数量增多,治疗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小结石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如药物排石、大量饮水等方法排出体外;但大结石往往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更为复杂的治疗手段,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治疗费用也更高。

从“入口”预防肾结石的方法

1.控制草酸摄入:如菠菜这类富含草酸的食物,需适量食用,烹饪前可焯水去草酸。同时,避免高草酸与高钙食物同食,降低草酸钙结石形成几率。

2.限制嘌呤摄入:减少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食物摄取。若患有痛风,更要严控嘌呤,降低尿酸结石风险。

3.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出,提升结石风险。要减少盐用量,少吃腌制、加工食品。

4.科学补钙:别盲目过量补钙,应依自身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日常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均衡饮食获取钙质。

5.保证充足饮水:每天至少喝2000-3000毫升水,差不多就是8-10杯水,别等口渴了才想起来喝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少量多次饮用。充足水分能稀释尿液,减少结石物质结晶析出,还能助力小结石排出。睡前适量饮水,可防尿液在肾脏浓缩。

6.适量摄入枸橼酸盐:枸橼酸盐能抑制结石形成,可适当吃橙子、柠檬等富含枸橼酸盐的柑橘类水果。但正在服药者,需先咨询医生,避免枸橼酸盐与药物相互作用。

肾结石虽然不是什么绝症,但它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可不小。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 “入口” 开始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能大大降低患上肾结石的风险,让我们的肾脏健健康康,身体也能活力满满。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赶紧行动起来吧!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肾结石饮食和饮水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