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视网膜病变?

康烁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024年07月31日 45页 3410 海报 复制链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同时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遗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此外,糖尿病合并妊娠、缺乏及时的眼底检查、吸烟、青春期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常被忽略。另外,我们还要知道,糖尿病患者还是其他眼部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疾病前高血糖状态已经存在一段时间,故而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很高。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视力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视野模糊、复视、视野缺失、飞蚊症等,晚期患者会出现失明的情况。因此,定期做眼底检查非常重要,可以尽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开展相关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展,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病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病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可避免的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患者远离并发症的困扰:

1、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应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相关知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配合医院的随访计划,进而达到对疾病的早防早治。

2、原发病治疗: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应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积极治疗原发病。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为<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血压为<130 /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1.8mmol/L,未合并的<2.6mmol/L。但以上疾病管理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些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风险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非诺贝特可减缓视网膜病变进展,减少激光治疗需求,视网膜病变风险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可选用其作为降脂药物。

3、饮食控制:促进并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食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建议糖尿病患者按照105~126 kJ(25~30 kcal)·kg-1(标准体重)·d-1计算能量摄入,对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总能量摄入,至少减轻体重5%。进餐应定时定量,低糖、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 g以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进一步限制摄入量。

4、戒烟限酒: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 g,男性不超过25 g,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吸烟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5、规律运动: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成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每周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间。

6、定期随诊:无视网膜病变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至少每1~2年筛查1次;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轻度每年1次,中度每3~6个月1次,重度每3个月1次;对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应每3个月进行复查。若视网膜病变进展或威胁视力,需增加监测频率,由眼科医师或有经验的验光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

只要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严格管理,就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尿病患者预防视网膜病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