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冠心病,远离诊治误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很多胸痛都误以为是心绞痛;心电图上只要有T波改变就诊断为心肌缺血。这种状况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尤其是老年人群冠心病症状不典型,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
一、冠心病的基本概念
冠心病是指由于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所致缺氧的结果。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起,约占心绞痛的 9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脉横断面狭窄<50%,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冠脉横截面积狭窄≥50% 时,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心肌缺血,才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当冠脉狭窄≥70% 时,临床才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因此,有人把冠脉造影狭窄≥70%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关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并不严重,这是由于这些斑块含脂质丰富,容易破裂,破裂后极易导致血栓形成。
二、心绞痛的特点
缺血性胸痛尽管表现多种多样,但特征性仍很强,尤其是第一次就医的患者,心绞痛仍然主要依靠症状做出判断。心绞痛的特点:1.疼痛部位多变。大多数患者疼痛部位在心前区和胸骨后,有时可放射到牙齿、左肩,左臂、咽喉部或在上腹部。2.疼痛范围广。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无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交感神经进而产生疼痛感觉,这种疼痛范围多很模糊,患者常以手掌来表示疼痛范围。3.疼痛性质多变。心绞痛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好像胸部压着一块大石头,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或火辣辣感觉,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心绞痛发作时常迫使患者停止活动,并有一种恐惧感或濒死感。4.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一般持续5-10min,超过20min仍不缓解要考虑心肌梗死。5.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完全。心绞痛时含服硝酸甘油多在5min内缓解。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心绞痛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因此,一定要注意患者在快步行走,上楼,爬坡,紧张,寒冷时或餐后有无疼痛出现,是否需要停止活动,许多患者把上楼或爬坡时体力不支而出现的心慌、气短、胸闷混作心绞痛的胸闷,这两者必须仔细区分开。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患者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几分钟后可缓解,初步可以考虑是心绞痛。至于自发性休息时心绞痛,这些患者多是多支冠脉病变,病情较重,并且经常伴有劳力型心绞痛或劳力型心绞痛发展而来。
三、老年患者心绞痛特点
老年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即使有心肌缺血时,可能不出现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老年人往往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或是由于老龄使左心室顺应性下降,较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尤其是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多由于心肌缺血时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左心室舒张期不能充分舒张,致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进而传导至肺循环压力升高发生呼吸困难。这些患者常常误认为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疾病。而以左心室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往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已经非常严重而广泛,心绞痛发作时致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导致肺淤血,表现为左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