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心电图异常,可能是哪些疾病的信号?

心电图异常,可能是哪些疾病的信号?

肖海萍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心电图室
2025年04月09日 12页 2219 海报 复制链接

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贴在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心脏跳动时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而任何波形的变化或异常都可能预示着心脏存在某些问题。那么,心电图异常究竟可能是哪些疾病的信号呢? 

1.窦性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律是窦性心律,其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然后一级一级地进行传导,引起心脏有节律跳动。但下面几种情况,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

窦性心动过速指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常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药物影响,超过120次/分或不缓解需排查其他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60次/分,多为生理性,但低于50次/分可能与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有关,严重时可能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窦性心律不齐最常见,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加快,呼气减慢,屏气可暂时消失,或因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不稳定引起,屏气后不变,一般临床意义不大,建议观察。

2.过早搏动

早搏是指心脏提前跳动,可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早搏通常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或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有关。偶发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可观察,频发室上性早搏且有临床症状如心悸,须及时就医。室性早搏的出现,说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可能,须及时就医。

3.房扑与房颤

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扑与房颤由于心房出现连续而快速的激动,表现为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心房颤动可致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4.心肌缺血

ST段压低:通常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出现ST段压低。

T波改变:包括T波倒置或低平等表现,可能是心肌缺血的早期信号。如果心肌缺血严重,还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5.心肌梗死

ST段抬高:通常提示心肌全层损伤。心肌梗死发生后,心电图上会出现ST段弓背型抬高,并伴有T波倒置。

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还会导致病理性Q波的出现,这是心肌坏死的直接证据。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6.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关系异常。窦房传导阻滞可能由窦房结功能障碍或药物影响引起。

房室传导阻滞:指激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有延迟和中断,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大于0.20秒,通常无症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两型,I型较常见,可见于下后壁心肌梗死后,急性心肌炎等。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往往可逆;II型,较少见,可见于前壁心肌梗死后等,一般不可逆,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QRS波群周期性脱落;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房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无关联,常是永久性,其病因与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炎及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有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晕厥者应积极安装起搏器。

室内传导阻滞:表现为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分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能由心肌细胞损伤或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

7.心房与心室肥大

心房与心室肥大,说明心房心室负担过重,心肌出现肥厚和心室腔的增大。

左房大:表现为P波增宽,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引起左心衰时,左房淤血,也可表现为左房大,可结合心超明确诊断。

右房大:表现为P波高尖,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等,可结合心超明确诊断。

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需注意是否伴随心肌缺血及劳损改变。

右室肥大:可能与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右心室肥厚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各位读者,请您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异常信号,因为那可能是心脏在向我们发出求救的“警报”。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心电图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