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认识保健大穴足三里

认识保健大穴足三里

王玲 北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2025年04月09日 8页 2808 海报 复制链接

在中医的世界里,穴位如同人体自带的“药房”,通过刺激这些特定的点,可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其中,足三里无疑是这众多穴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保健元帅”。它不仅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现代人的健康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足三里的位置与定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即外膝眼)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这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极高的保健和治疗价值。 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足三里,我们可以采用简便取穴法:从犊鼻下量3寸(即四指并拢的宽度),然后在胫骨前嵴外旁开一横指(即一个食指的宽度),两者交点即为足三里。这个穴位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则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因此刺激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二、足三里的历史渊源 足三里在中医古籍中有着悠久的记载。《灵枢·五邪》中提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这里的“三里”指的就是足三里,它主要用于治疗肚腹的疾病。而《素问·针解》则进一步解释了“三里”的含义:“三里即三寸,与手三里意同。所谓足三里也,下膝三寸也。” 此外,足三里还有许多别名,如“下陵”“鬼邪”等,这些名称都反映了它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三、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之所以被誉为“保健元帅”,是因为它具有多种神奇的功效和作用。 1. 调理脾胃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的功效。刺激足三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有效缓解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能够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2. 补中益气 足三里还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来说,刺激足三里可以提振正气,增强体质。久病初愈或年老体弱的人,通过艾灸足三里可以提升身体的元气,帮助身体恢复。 3. 强壮下肢 足三里位于下肢,对下肢肌肉、骨骼等组织具有滋养作用。经常刺激此穴位可以增强下肢力量,预防和改善下肢无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对于预防中风、偏瘫等脑血管疾病也有积极意义。 4. 防病保健 足三里具有多种防病保健功效。长期坚持刺激此穴位能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表明,在神经系统方面,足三里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足三里对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适当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流感高发季节,经常按摩足三里的人群感染流感的几率相对较低。   

四、刺激足三里的方法 刺激足三里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按摩、艾灸、针刺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按摩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合日常保健。 2. 艾灸法 将点燃的艾条靠近足三里穴位,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约2~4厘米),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感。艾灸的时间可以在10~30分钟之间,根据个人感觉和需要来决定。艾灸足三里能够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对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3. 针刺法 针刺足三里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操作。针刺时通常采用直刺法,深度为1~2寸。针刺足三里能够迅速缓解胃痛、腹痛等症状,对于急性胃肠炎、胃痉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五、注意事项 虽然刺激足三里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但在操作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时间过长、用力过猛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时,要避免时间过长、用力过猛,以防皮肤受损。 2. 保持温暖 按摩或艾灸时,要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风受寒。 3. 皮肤破溃不宜按摩 如果足三里穴位附近有皮肤破溃或感染等情况,则不宜进行按摩或艾灸等操作。 4. 寻求专业指导 对于初次尝试按摩或艾灸的人来说,最好先寻求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以确保操作正确、安全有效。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足三里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