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每天洗脚竟有大讲究?糖友必看的足部护理秘籍!

每天洗脚竟有大讲究?糖友必看的足部护理秘籍!

何惠萍 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5年07月23日 29页 1214 海报 复制链接

随着社会脚步的进展,大家的生活方式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受大环境、及饮食安全等多因素影响,临床中糖尿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3年发布的第十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截至202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5.37亿人,其中我国患者人数达1.41亿,居全球首位,发病率高达12.8%。而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患者合并神经病变与末梢血管病变引发的足部或下肢组织损伤。在截肢病例中,因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占比达50%,这一数据凸显了糖尿病足防治的紧迫性。正因如此,临床始终强调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保养。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糖尿病足患者如何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一)、规律洗脚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患者每天洗脚前,先检查足部是否有创口,尤其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洗脚时,水温<38℃,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清洁脚面,水温不宜过高。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趾缝,千万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因为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都可能造成足部皮肤不易察觉的创伤。每次洗脚后或秋冬干燥季节选择合适的护肤霜滋润双足,轻柔而充分按摩足部皮肤,足跟皲裂时可使用皲裂霜。避免将护肤霜涂抹于足趾间和溃疡伤口上。

(二)、选择清洁用品

在足部清洁用品的选择上,建议优先使用中性肥皂。这类肥皂性质温和,对皮肤刺激性小,能在清洁的同时减少对足部皮肤屏障的破坏。对于那些刺激性较强的清洁剂,则需格外谨慎。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的成分可能会过度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足部皮肤变得干燥、失去弹性,进而容易出现破裂。一旦皮肤出现破损,细菌等病原体就可能趁机侵入,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挑选清洁用品时,需格外留意其成分和刺激性,避免因选择不当引发皮肤问题。

(三)、洗脚方法

洗脚时长需合理把控,建议控制在5到10分钟为宜。若浸泡时间过久,足部皮肤会因过度吸水而变薄,其屏障功能随之减弱,更容易在日常活动中出现划伤或破损。擦干双脚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对皮肤造成损伤。毛巾的选择也有讲究,尽量选用浅色、质地柔软且吸水性强的款式。尤其要注意将脚趾缝彻底擦干,保持趾间干燥,这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因为潮湿环境极易成为真菌滋生的温床,及时擦干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四)、足部皮肤的养护

洗脚后建议涂抹保湿霜来保持足部皮肤的滋润状态,避免因干燥出现干裂。但要注意,趾缝部位不宜涂抹,否则可能导致局部潮湿,增加感染风险。此外,每天都要仔细检查脚部状况,重点留意是否有裂缝、红肿、水疱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小问题发展成更严重的状况。

(五)、指甲修剪

修剪趾甲时,应保持水平方向,剪成平直的一字形,避免修剪成圆形或弧形,以防趾甲边缘嵌入甲沟引发嵌甲问题。若遇到趾甲过厚、变形或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切勿自行处理,建议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进行修剪。自行盲目修剪不仅难以操作,还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足部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引发更复杂的问题。

(六)、日常养护技巧

日常需始终穿着鞋子或拖鞋,以此减少足部直接接触外界的机会,降低受损风险。穿鞋前务必先抖动鞋子,并伸手触摸鞋内——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存在足部感觉减退,难以察觉鞋内的石子、线头或其他异物,若不检查直接穿着,容易造成足部划伤。袜子应选择干净、干燥的款式,且需每天更换,保持足部干爽。若夜间感觉脚部发冷,可通过穿着袜子保暖,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加热垫或热水袋热敷足部,以防因感知迟钝导致烫伤。

(七)、合适的鞋袜

选购鞋子时,需注意以下要点:选择尺码合脚的款式,确保鞋前端留有1厘米左右的空隙;优先挑选圆头、软厚底且鞋头密闭的类型,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保护。建议在下午时段购买鞋子,试穿时需穿上日常所穿的袜子,充分感受鞋子的舒适度,确保穿着无挤压感。每次穿鞋前,务必检查鞋内是否存在石子、线头或其他异物;穿新鞋期间,要定期查看足部是否因摩擦出现磨损、水泡等情况。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不可赤脚行走,也应避免穿凉鞋、拖鞋外出,减少足部受伤风险。对于有溃疡史或截肢史的高风险患者,推荐使用专用的防护鞋及鞋垫,强化足部保护。选购袜子时,应遵循柔软、棉质、浅色、吸汗的原则,选择无破洞、无线头且松紧适宜的款式,并且最好每天更换袜子,保持足部清洁干爽。

(八)、定期检查

当出现足部疼痛、明显发红或其他异常颜色改变;双脚局部或整体异常发热;足部有渗出液、明显异味,或出现开放性溃疡、水泡;同时伴随全身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以及血糖控制出现明显困难时,则需高度重视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除了严格遵循此前的足部护理指南外,务必尽快联系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因延误诊治导致病情加重。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尿病洗脚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