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甜蜜的”视力杀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甜蜜的”视力杀手

彭日波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2025年07月16日 9页 2579 海报 复制链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还可能悄悄损害眼睛,尤其是视网膜,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这种并发症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才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保护视力。  

一、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出血、渗出,甚至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或青光眼,严重时可致盲。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两大类:  

1.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①早期阶段,视网膜微血管受损,出现微动脉瘤、点状出血或硬性渗出。  

②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眼底检查可发现异常。  

2.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①晚期阶段,视网膜因缺血缺氧,刺激异常新生血管生长。  

②这些血管脆弱易破裂,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甚至继发性青光眼,视力急剧下降。  

二、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①糖尿病病程:患病时间越长,风险越高。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能出现(2)2. 视网膜病变;20年以上者,风险可达80%以上。 

②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加速血管损伤。  

③高血压和高血脂:加重微血管病变。  

④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孕妇更易发生或加重视网膜病变。  

⑤吸烟、肥胖:增加血管炎症和氧化应激,加速病情进展。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  

①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  

②眼前出现黑点或漂浮物(飞蚊症)  

③夜间视力下降  

④视野缺损(部分视野看不见)  

⑤严重时突发视力丧失(如玻璃体出血)  

⑥注意! 许多患者在视力明显受损时才就医,此时病变可能已进入中晚期。因此,定期眼科检查至关重要!  

四、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定期眼底检查

①型糖尿病:确诊后5年内应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之后每年复查。  

②型糖尿病:确诊后立即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③妊娠期糖尿病:孕前及孕期每3个月检查一次。  

2、检查方法

①散瞳眼底检查:医生用特殊仪器观察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渗出或新生血管。  

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高分辨率成像,检测视网膜厚度和结构变化。  

③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注射造影剂,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指导治疗。  

五、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 严格控制血糖  

①目标: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0mmo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糖化血红蛋白≤7%。  

②规律监测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  

2. 管理血压和血脂

①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有心血管风险者<1.8 mmol/L)。  

3. 健康生活方式

①低糖、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  

②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③戒烟限酒。  

4. 定期眼科随访

即使没有症状,也应每年检查眼底,早期发现问题可有效延缓病情。  

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变阶段:  

1. 早期(轻度NPDR)

①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关键。  

②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随访。  

2. 中期(中重度NPDR)

①激光治疗(光凝术):封闭渗漏的血管,减少视网膜水肿。  

②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注射入眼内,抑制异常血管生长。  

3. 晚期(PDR或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玻璃体积血或修复视网膜脱离。  

七、关键提醒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无症状,定期检查是关键!  

②即使视力良好,也要每年查眼底!  

③一旦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立即就医!  

④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根本预防措施!  

总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可怕,但可防可控。通过科学管理糖尿病、定期眼科检查,大多数患者能有效延缓病情,避免失明。请记住:你的眼睛值得被温柔以待,别让高血糖偷走你的光明!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