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有关于CT科普常识,你了解多少?

有关于CT科普常识,你了解多少?

蔡琳琳 汉源县中医医院
2025年03月26日 36页 655 海报 复制链接

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检查作为一种精准、高效且无创的医疗影像检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和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发现多种隐匿疾病的重要手段,也为多种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大部分普通人对于CT检查不甚了解,个别患者甚至存在“CT检查会导致癌变”等错误印象。本文对CT科普常识进行简单介绍,带你了解CT检查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CT检查

CT检查基于射线穿透不同的物体时对射线吸收程度不同的原理,利用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组织的多层射线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的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组织。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非侵入性检查等多种优点,适用于脑梗死、脑出血、肺结节、肺癌、腹盆腔疾病、椎间盘突出、主动脉夹层、鼻息肉等多种疾病的检查。CT检查应用广泛且安全有效,但仍有部分人群不适宜进行相关检查,如:对造影剂过敏人群(存在引发过敏性休克风险);孕妇(增加畸形、流产风险);儿童(可能增加远期致癌风险,优先选择其他无辐射检查);心肝肾功能不全人群(造影剂可能增加器官负担,需要医生评估后进行);意识不清等无法配合检查的人群;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群。

2.CT检查的种类

CT检查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平扫CT、增强CT、高分辨率CT、CT血管成像、CT灌注扫描、低剂量CT等。

(1)平扫CT为常规CT检查,检查时不使用造影剂。

(2)增强CT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提高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相比于平扫CT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不适宜对造影剂过敏的人群。

(3)高分辨率CT在分辨率提高的同时辐射剂量也略有提高,通常应用于早期肺癌等肺部疾病的诊断中。

(4)CT血管成像通常需要使用造影剂,主要用于主动脉瘤等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5)CT灌注扫描可以动态监测血流变化,主要应用于脑瘤供血评估等情况中。

(6)低剂量CT主要应用于体检筛查中。

3.CT检查真的会致癌吗?

首先我们应了解的是:正常的CT检查不致癌。进行CT检查的过程虽然存在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但正常检查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剂量很低,甚至单次普通头部平扫剂量(约2mSv)低于通常每人每年接收到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量(约2.4mSv)。在医生要求患者进行CT检查时,是经过谨慎考虑后需要的必要检查,患者应接受医生的建议,不要因“CT检查致癌”等误解拒绝检查延误诊断及治疗。

4.医生什么情况下会选择CT检查?

目前医院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含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超声检查等检查项目。大部分人群对这些检查只知其名,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已经开了X线检查骨折,为什么还要再开CT检查?是不是过度检查?”“核磁检查最贵是不是最好?能不能直接开核磁检查?”等疑问。各种影像学检查优势不大相同,如X线检查可以迅速得到骨折等粗略情况,且成本较低,所以外伤时首选X线检查,但X线不明确时,则需要CT检查提供更多信息。在肺部疾病检查时,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致病变,而最贵的核磁检查的显示效果反而低于CT检查。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选择CT检查”都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及家属应相信医生的判断积极配合检查,以便更快速、更准确地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小结

综上所述,CT检查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仅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患者应了解CT检查相关常识,摒弃CT检查的错误印象,就医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CT检查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