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老年人掉牙的“头号杀手”,如何治疗?
很多老年人觉得 “老掉牙” 是自然规律,其实不然。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因牙周炎导致掉牙的比例超过60%,远超蛀牙等其他原因。牙周炎就像牙齿周围的 “隐形侵蚀者”,早期悄无声息,等到牙齿松动时往往已难以挽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牙周炎为什么会让牙齿脱落,以及如何科学治疗。
一、牙周炎是怎么 “吃掉” 牙齿的?
牙齿能稳稳 “站” 在嘴里,全靠牙根周围的 “土壤”—— 牙龈和牙槽骨。牙周炎就是细菌在牙龈边缘堆积,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像 “铁锈” 一样腐蚀牙龈。
一开始,只是刷牙时牙龈出血,很多人以为是 “上火”。但随着时间推移,细菌会不断向牙根深处蔓延,破坏牙槽骨。就像水土流失会让大树倒下,牙槽骨被侵蚀后,牙齿会慢慢松动、移位,最后不得不拔掉。更麻烦的是,这个过程几乎不疼,等到发现牙齿松动时,牙槽骨可能已经流失了一半以上。
二、判断牙周炎,看这三个信号
1.牙龈红肿出血:吃苹果、刷牙时,食物或牙刷上有血迹,哪怕偶尔出现也要警惕。
2.口臭难消:即使认真刷牙,嘴里仍有挥之不去的异味,这是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臭味
3.牙齿松动移位:咬硬物时感觉牙齿 “发软”,或者发现牙齿间的缝隙变大,都是牙周支持组织被破坏的表现。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做牙周检查,医生用专用探针能测出牙龈下的 “口袋” 深度,超过3毫米就可能是牙周炎。三、牙周炎的治疗,分三步走
三、牙周炎的治疗,分三步走
1.基础治疗:清除 “病根”
重点是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的牙结石。医生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再用器械深入牙龈下刮除结石和感染组织(龈下刮治)。
治疗后可能牙龈敏感3-5 天缓解。医生会教巴氏刷牙法(牙刷45度角斜放牙龈边缘,小幅度震颤),配合牙线清理牙缝。
2.手术治疗:修复 “受损土壤”
牙槽骨流失多、牙齿松动明显需手术。医生翻开牙龈,清除深层感染组织,在骨缺损处填骨粉帮助再生。
手术局部麻醉,术后一周可正常进食。数据显示,术后80%的松动牙齿能稳定,避免脱落
3.维护治疗:防止复发
治好后每年需1-2次复查和洁牙。细菌不断滋生,易复发。吸烟、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他们患牙周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
四、这些习惯能帮你远离牙周炎
1.刷牙 + 牙线,一个都不能少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3分钟,尤其要刷到牙齿和牙龈交界的地方。牙线能清理牙刷刷不到的牙缝,建议每晚用一次,练习一周就能熟练使用。
2.控制 “帮凶”—— 糖尿病和吸烟
糖尿病会让牙龈更脆弱,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牙周炎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吸烟会让牙龈血管收缩,降低抵抗力,使牙周炎更容易恶化,戒烟后牙周健康会明显改善。
3.定期洗牙,每年1-2次
很多人以为洗牙会让牙齿松动,其实恰恰相反。牙结石就像 “寄生虫”,只有及时清除,才能保护牙槽骨。建议普通人每年洗牙1次,牙周炎患者遵医嘱增加次数。
4.注意饮食,少碰 “牙菌斑催化剂”
经常吃甜食、黏性食物,会让细菌繁殖加快。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帮助牙龈修复;啃苹果、芹菜等脆硬食物时,能像 “自然刷牙” 一样清洁牙齿表面。
五、老年人治疗牙周炎,这些问题要注意
1.别等掉牙才治:即使牙齿松动,只要牙槽骨还有保留价值,通过治疗大多能保留。拖延只会让治疗难度增加,费用更高。
2.全身疾病不影响治疗: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只要术前告知医生,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比如选择上午血压稳定时治疗,必要时监测心率。
3.活动假牙更要护牙周:戴假牙的老人,每天晚上要取下假牙清洁,同时认真刷自己的余留牙,否则假牙下的牙龈更容易发炎。
牙周炎导致的掉牙,不是 “老了就该这样”,而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就像照顾花园需要定期除草施肥,牙齿也需要精心维护。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坚持做好日常护理,老年人也能拥有健康的牙齿,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记住,牙齿能陪我们到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