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属于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被列为全球第八大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食管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高于女性,但是近年来这一疾病开始逐渐年轻化。食管癌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吸烟饮酒、环境、遗传等相关。食管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在进食时有哽噎感、胸骨后异物感,中晚期则表现为进行性的吞咽困难、持续胸骨后疼痛、明显消瘦。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手术切除食管癌现如今已经开始成为一项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自身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食管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使其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使其接收手术治疗,并积极行术前准备。
2.加强营养:良好的营养状态能够为治疗保驾护航,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
3.胃肠道准备
①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餐后漱口。
②常规术前一晚午夜后禁食,术日晨安置胃管接通胃肠减压。
③术日晨开塞露灌肠,促进肠道排空,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及术后的胃肠道反应。
4.呼吸道准备:术前患者最好戒烟两周以上,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取半卧位或者是坐位,上身前倾,放松肩部,缓慢的深吸气后屏气,轻轻的咳嗽三四下就够了。再深吸气后屏气,用力的咳嗽,这时候让气体快速的冲出,使气道分泌物能够咳出。这样的咳嗽训练每天进行3-4次,一次在15次左右。
充足有效的术前准备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明显的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让患者能够快速的康复。
二、术后护理
除观察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外,还应:
1.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术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液,应视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胃肠减压管应保留3~5天,以减少吻合口张力,以利愈合。注意胃管连接准确,固定牢靠,防止脱出,引流通畅。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量及性质:胸腔引流液如发现有异常出血、混浊液、食物残渣或乳糜液排出,则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食管吻合口瘘或乳糜胸,应采取相应措施,明确诊断,予以处理。如无异常,术后1~3天拨除引流管。
3.严格控制饮食: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禁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留置空肠营养管者,可于手术后第2日肠蠕动恢复后,经营养泵泵入营养液,减少输液量。手术后第5日,如病情无特殊变化,可经口进食水或米汤,每2小时1次,每次少于200毫升,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日增量。术后第10~12日改无渣半流质饮食,但应注意防止进食过快及过量,如需口服药物须将药物研碎,充分溶解后服用。进食后不能立即平躺,应半卧位,可有效预防食物返流。
4.观察吻合口瘘的症状
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为高热、脉快、呼吸困难、胸部剧痛、不能忍受;患侧呼吸音低,叩诊浊音,白细胞升高甚至发生休克。处理原则:①胸膜腔引流,促使肺膨胀;②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③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5.活动及卧位护理: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降低肺栓塞的风险。康复前睡眠或休息时候一直保持30度卧位或者半卧位,也就是升高床头30-45度角。半卧位可以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半卧位对术后胸腔积液的引流也是有好处的。
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