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如何早期发现与防治
近些年,我国肾病发生率逐年递增,且很多肾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发展至晚期,完全失去了治愈的机会,需要依靠透析治疗等方式维持生命。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患者的重视度也会比较低,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如果持续任由慢性肾病发展,会直接提高后续治疗工作开展的难度,并对家庭以及患者形成较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并防治慢性肾病呢?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简要科普一下慢性肾病的小知识。
一、慢性肾病的定义
慢性肾病主要是患者身体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肾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状态超过三个月,其包含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等。该疾病始终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类公共卫生问题,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患者患慢性肾病后,肾小球滤过率会不断下降,并且会伴随肾小球结构改变、肾小管功能受损等情况。结合GFR水平,可以把慢性肾病划分成多个等级,由一级发展至五级,严重程度逐步升高。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比较微弱,有可能会出现尿液改变、轻度疲劳感,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患病症状会变得越发明显,会出现贫血、高血压、水肿等情况,甚至还会提高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概率。
二、慢性肾病的早期发现
(一)表征影响
慢性肾病会使得患者身体形成相应的表征特点,这种影响虽然有可能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其也可以被当作早期发现慢性肾病的重要方式。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其疾病的作用下,有可能会感到食欲下降、疲惫、夜尿增多,还有一些患者的腿部、面部等位置有可能出现浮肿的情况。这些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均可以被当作早期发现慢性肾病的重要标识,患者需要及时去往医院接受后续的检查。
(二)常规尿液检查
测定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若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则有可能表明患者肾脏功能衰退。血蛋白定量主要是检测患者尿液当中的蛋白质含量,若患者尿蛋白水平较高,则表明有可能患者肾脏受损。血液检查一般会用于评估患者的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指标,可以由其指标来综合性地评估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情况。
三、慢性肾病的防治办法
第一,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用于早期发现慢性肾病的重要手段,患者通过接受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项目,了解自身身上的基础情况,以便于发现异常。成年人每年应当定期至少进行一次体检,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第二,关注身体变化。如果发现自己存在疲劳、高血压、尿液异常、恶心等症状,应当进行重视。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观察尿液的气味、颜色等,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肾脏问题。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用于预防慢性肾病的重要举措,保持稳定的情绪,降低盐分摄入量,合理饮食,控制好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不可过度疲劳。同时也应当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状态,适度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肾脏健康。
第四,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均是引发患者出现慢性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患者若患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时,需要积极接受治疗,由其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效减小肾脏受损的风险概率。
虽然当前我国慢性肾病患者数量较多,但是患者对于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会比较低。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身体方面形成的细微变化,定期去医院接受体检,结合医疗设备全身检查身体,避免忽视了早期病情,使得慢性肾病恶化,从而伤害身体。只有尽早发现并进行防治,才能够切实保障患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