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高热惊厥,家长如何不慌乱?
当宝宝突发高热惊厥时,家长的慌乱可能会耽误最佳处理时机,甚至带来额外风险。了解高热惊厥的典型表现和科学的紧急处理步骤,能帮助家长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为宝宝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一、高热惊厥的典型表现
高热惊厥多发生在 6 个月至 5 岁的儿童身上,这与该年龄段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有关。常伴随体温急剧升高(通常超过 38.5℃),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丧失:宝宝突然失去意识,对外界的呼唤、拍打等刺激没有反应,眼神可能发直或向上凝视,仿佛进入了一个短暂的 “无感知” 状态。
肢体抽搐:这是高热惊厥较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宝宝可能会出现四肢强直、阵发性抽动,有时还会伴有面部肌肉抽搐,比如嘴角抽动、眼睑颤动等。抽搐时间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极少数会超过 15 分钟。
其他症状:部分宝宝可能会出现口唇发绀,这是由于抽搐时呼吸受到影响,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还有些宝宝可能会有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通常在发热初期(24 小时内)出现,一次发热过程中一般只发作一次,极少数会发作多次。而且,大多数高热惊厥发作突然,结束也较迅速,发作后宝宝可能会有短暂的嗜睡,随后精神状态会逐渐恢复。
二、容易引发高热惊厥的常见诱因
了解高热惊厥的诱因,能帮助家长更好地预防。常见的诱因主要有:
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如感冒、扁桃体炎等,此外,幼儿急疹、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发。
体温骤升:宝宝体温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身体难以适应,容易诱发惊厥。比如,有些宝宝在夜间体温迅速升高,就可能在睡梦中发生惊厥。
三、紧急处理步骤
当宝宝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要保持冷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紧急处理:
保持镇定,避免强行干预:家长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大声呼喊、摇晃宝宝,也不要强行按压宝宝的肢体试图制止抽搐,以免造成骨折、脱臼等意外伤害。同时,要迅速将宝宝周围的危险物品(如尖锐的玩具、热水瓶等)移开,防止宝宝在抽搐过程中受伤。如果宝宝是在床上发作,要注意防止其跌落。
确保呼吸道通畅:这是处理高热惊厥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及时解开宝宝衣领、围巾等束缚物,放松颈部以利呼吸。若宝宝口中有分泌物或呕吐物,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轻擦,避免堵塞呼吸道。切勿往宝宝嘴里塞筷子、手指等物品,防止损伤口腔黏膜或致呼吸道梗阻。
采取侧卧姿势防呛咳:立即将宝宝侧卧,最好右侧卧,可防止抽搐时呕吐物呛入气管致窒息。操作方法:一手扶宝宝头颈部,另一手扶臀部,轻轻翻转至侧卧,同时在身下垫柔软毛巾或衣物以保持身体稳定。
记录发作情况:在宝宝抽搐期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发作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和形式、宝宝的面色、呼吸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用手机拍摄一段发作时的视频,为医生诊断提供更直观的依据。
物理降温:在宝宝抽搐停止后,如果体温仍然较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帮助宝宝降温。用温水(约 32-34℃)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注意不要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宝宝的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也不要用冰块直接接触宝宝皮肤,可将冰块用毛巾包裹后放在宝宝额头等部位。
及时就医:无论宝宝抽搐时间长短,抽搐停止后都应及时带其去医院。医生会进行血常规、脑电图等详细检查,明确高热惊厥原因,排除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送医:抽搐超 5 分钟;一次发热多次抽搐;抽搐停止后精神差、嗜睡、烦躁或有其他异常;首次高热惊厥且年龄小于 6 个月或大于 5 岁。
四、与其他抽搐情况的区分
有时候宝宝出现的抽搐可能并非高热惊厥,家长需要学会简单区分:
如果宝宝没有发热却出现抽搐,可能是癫痫、低血糖、低钙血症等疾病引起的,需立即就医。
若抽搐时伴有明显的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要警惕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应尽快送往医院诊治。
总结
宝宝高热惊厥时,家长要冷静并正确处理。牢记典型表现,掌握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防呛咳等关键步骤,减少伤害。同时及时就医,确保宝宝健康。日常做好护理,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按时接种疫苗,降低惊厥风险。有过惊厥史的宝宝,发热时要密切测温、及时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退烧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