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腹膜透析: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
2023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揭示,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8.2%,其中部分患者最终进展至尿毒症,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腹膜透析可以居家由患者或其家庭成员操作,对比血液透析展现出便捷性、灵活性及成本效益等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参考。
一、腹膜透析的原理
腹膜具有半渗透膜的特性,具有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的特点。通过不断更换腹腔内的透析液,腹膜能够与透析液进行广泛的物质交换,可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对于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是一种长期稳定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质量。
二、腹膜透析尤其适合确诊尿毒症并伴以下情况的人群
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此类患者,腹膜透析对比血液透析具有独特优势。由于腹膜透析无需使用抗凝剂,可以减少出血风险。此外,腹膜透析对心血管系统的压力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更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
2.血管条件不佳或动静脉造瘘失败的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血管问题,难以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即使建立了血管通路,也存在需要反复手术的可能性。而腹膜透析则无需建立血管通路,反复手术的几率更小。
3.需要居家治疗或白天工作、上学的患者:腹膜透析具有操作简便、自由度大的特点,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地调整腹膜透析方案,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4.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患者:患者居家进行腹膜透析,无需频繁往返医院,减少了因长途跋涉而带来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
三、腹膜透析的并发症
1.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无菌操作不严格、透析液污染、不洁饮食等因素有关。
2.代谢性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
3.肺部感染:发生率约25%,与膈肌抬高、卧床等因素有关。
4.机械性并发症:透析管移位、透析管堵塞、导管损伤等。
四、腹膜透析的注意事项
1.避免腹腔感染:进行腹膜透析时要求环境清洁、干净,应有紫外灯消毒的设备。同时,要仔细检查透析液的外包装是否完好,透析液的温度是否合适。
2.干净饮食,补充营养:腹膜透析时会丢失蛋白质,每天必须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推荐优质的动物蛋白,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
3.保护残余肾功能:进行腹膜透析时,患者还有残余的肾功能,此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水摄入超量造成容量负荷增多。
4.观察导管外口:腹膜透析后要注意观察导管外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五、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
1.腹壁广泛感染、严重烧伤、影响置管手术的腹壁皮肤病变。
2.腹腔感染或肿瘤等所致腹膜广泛粘连或纤维化: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腹膜透析的透析面积减少,影响液体在腹腔内的流动,从而使腹膜的超滤功能减弱或丧失,溶质的转运效能降低。
六、腹膜透析的相对禁忌症
1.腹腔有局限性炎性病灶:腹膜透析可能会使炎症扩散,加重病情。
2.近期腹部手术史:此时患者的伤口未愈合,腹透时切口可能漏液,增加感染风险。
3.晚期妊娠、巨大多囊肾及腹腔内巨大肿瘤的患者:这些情况下腹腔容积明显缩小,透析效果不理想。
4.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急性期: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腹膜透析的有效性或增加手术风险。
5.术前已明确横隔有裂孔的患者。
6.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者。
7.严重的全身性血管病变:如多发性血管炎、严重的动脉硬化、硬皮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腹膜滤过功能下降,影响透析效果。
8.生活无法自理者:如脑血管意外后肢体瘫痪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患者、自理能力低下的老年人等,如果家属无法保证精细照顾,不宜选择腹膜透析。
七、总结
虽然腹膜透析具有诸多优点,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腹膜透析。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禁忌症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腹壁、腹腔、全身性疾病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功手术置入腹膜透析导管后,在后续居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和操作规程,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