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慢性肾病“早知早治”:中医“肾气不足”的5个信号

慢性肾病“早知早治”:中医“肾气不足”的5个信号

周刊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肾病科
2025年06月25日 13页 2731 海报 复制链接

解析水肿、腰酸、夜尿多等早期症状,教您自辨肾虚类型,

慢性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代谢,肾气不足是慢性肾病的重要病机。若能早期识别“肾气亏虚”的信号,及时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本文将结合中医理论,解析慢性肾病早期的5个典型表现,并教您自辨肾虚类型。

一、水肿:晨起眼睑肿,午后下肢胀——肾主水液失调

典型表现:

  • 晨起时眼睑浮肿,活动后缓解;

  • 下午或久坐后下肢肿胀,按之凹陷;

  • 严重者全身水肿,伴腹胀、体重增加。

中医解析:

肾主水液代谢,肾气充足则水液输布正常。若肾气亏虚,气化无力,水液停滞于肌肤,则发为水肿。《黄帝内经》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生病。”

  • 肾阳虚型水肿: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腻,水液代谢障碍以寒湿为主,常见于慢性肾炎早期。

  • 肾阴虚型水肿: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水液停滞伴阴虚火旺,多见于长期熬夜或更年期人群。

自辨要点:

  • 轻按浮肿部位,凹陷恢复慢(阳虚)或伴灼热感(阴虚);

  • 结合怕冷或怕热体质判断类型。

调理建议:

  • 阳虚型:艾灸关元、命门穴温阳利水;食疗推荐冬瓜薏米排骨汤(冬瓜利水,薏米健脾)。

  • 阴虚型: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可饮麦冬玉竹茶(麦冬10g、玉竹10g泡水)滋阴消肿。

二、腰酸:久站久坐痛,劳累后加重——肾精亏虚之兆

典型表现:

  • 腰部酸软无力,久站、久坐或劳累后加重;

  • 休息后缓解,但反复发作;

  • 伴膝软、耳鸣、记忆力下降。

中医解析:

腰为肾之府,肾精充足则腰脊强健。若肾精亏虚,腰府失养,则发为腰酸。《诸病源候论》指出:“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腿痛。”

  • 肾气虚型腰酸:乏力、气短、舌淡苔白,多见于过度劳累或年老体弱者。

  • 肾阴虚型腰酸:腰膝酸软伴潮热盗汗、口干,常见于长期熬夜或房劳过度人群。

自辨要点:

  • 敲打腰部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酸痛感明显;

  • 阴虚型伴手足心热,阳虚型伴畏寒。

调理建议:

  • 气虚型:按摩肾俞、命门穴(每日5分钟);食疗推荐杜仲猪腰汤(杜仲15g、猪腰1个)。

  • 阴虚型:避免熬夜,可服六味地黄丸(需辨证使用);日常吃黑芝麻、核桃补益肾精。

三、夜尿多:每晚超2次,尿清长——肾气不固的表现

典型表现:

  • 夜间排尿次数≥2次,尿量多、色清;

  • 伴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

  • 严重者白天也尿频,甚至遗尿。

中医解析:

肾主封藏,司二便。肾气充足则膀胱气化正常,小便排泄有序。若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则夜尿频多。《景岳全书》云:“肾为水脏,主闭藏,故昼精夜牝。”

  • 肾阳虚型夜尿多: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

  • 脾肾两虚型夜尿多: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常见于久病体虚者。

自辨要点:

  • 夜尿量超过白天(阳虚);或伴食少腹胀(脾肾两虚);

  • 舌淡胖有齿痕为脾虚,舌淡苔白为阳虚。

调理建议:

  • 阳虚型:艾灸神阙穴(肚脐)温阳固摄;食疗推荐核桃仁炒韭菜(核桃30g、韭菜100g)。

  • 脾肾两虚型:服用参苓白术散(需辨证);日常吃山药、芡实健脾益肾。

四、其他早期信号:头晕、耳鸣、脱发需警惕

  1. 头晕耳鸣:肾精不足,髓海失养,表现为持续性头晕、耳鸣如蝉。

  2. 脱发白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肾气亏虚则发质干枯、早白。

  3. 性功能下降:肾主生殖,肾虚可导致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

自辨要点:

  • 头晕伴腰酸、耳鸣声细(肾精亏虚);

  • 脱发伴头皮油腻(湿热)或干枯(血虚),需结合整体症状判断。

结语

慢性肾病早期症状虽隐匿,但中医“肾气不足”的信号可帮助我们早期识别。若出现水肿、腰酸、夜尿多等症状,切勿自行诊断,需及时就医辨证施治。记住:补肾不是吃补药,而是调生活方式;治肾病不是单补肾,而是整体调理五脏。愿您护好先天之本,远离慢性肾病!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性肾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