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与术后护理指南

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与术后护理指南

廖翠英 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医院
2025年01月22日 10页 3715 海报 复制链接

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手术治疗与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术后护理的全面指南。

一、手术治疗

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阑尾炎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右下腹进行切口,逐层切开腹壁,直至暴露并切除病变的阑尾。尽管该手术方式创伤相对较大,但技术成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手术情况。

腹腔镜手术,又称为微创手术,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手术方式。它通过在腹壁上的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阑尾切除。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阑尾炎手术的首选。腹腔镜手术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手术效果。

二、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重要延续,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1.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体位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体位。如腰椎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术后第二天可逐渐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处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2. 伤口护理

伤口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及其周围皮肤的变化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换药处理:术后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防止感染。一般情况下,每2~3天换药一次。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或伤口愈合能力较弱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换药时间。

拆线时间:拆线时间通常为术后7天左右,但具体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而定。如伤口愈合不良或有感染迹象,应提前拆线并进行相应处理。

3. 饮食护理

禁食与流质饮食:手术当天患者应禁食,术后第一天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面片汤等。此时应避免摄入过多食物,以免增加肠道负担。

半流质与普食:术后第二天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八宝粥等。第三天起可逐渐给予普食,但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鱼、蛋类、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饮食禁忌: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或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4.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术后患者常会出现切口疼痛等不适感。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药物镇痛: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但应注意控制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成瘾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非药物镇痛: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同时,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疼痛感。

5. 活动与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和防止肠粘连的发生。但活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恢复。

康复训练: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可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如散步、简单的体操等。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

6.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阑尾炎患者由于病情突发和手术创伤等原因,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家属支持:家属在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康复期的心理和生活难关。同时,家属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等工作。

7.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切口感染:术后应定期更换敷料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腹腔内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腹痛加剧、心率加快等症状;一旦发现腹腔内出血的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腹腔残余脓肿: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穿刺引流或再次手术。

粪瘘:粪瘘是阑尾炎手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肠道损伤引起。患者可出现腹腔感染、腹膜炎等症状。对于粪瘘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阑尾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