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海姆立克急救法进阶:儿童与成人操作差异解析

海姆立克急救法进阶:儿童与成人操作差异解析

何佳俊 南部县老鸦镇卫生院
2024年11月13日 43页 1094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日常生活中,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容易遭遇这样的危险。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有效方法,掌握其操作要点,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不过,儿童与成人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存在明显差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析。

一、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

1.适用场景

当成人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出现不能说话、不能咳嗽、面色青紫等表现时,说明情况十分危急,需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2.操作步骤

(1)站位急救: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的腹部,重复此动作,直到异物排出。冲击的力量要适中,既要保证能产生足够的气流冲击异物,又不能对患者造成过度伤害。

(2)卧位急救: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无法站立,应让患者平躺在地上。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两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重叠在上,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3.注意事项

在实施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异物排出,需检查患者口腔,确认异物完全取出,避免残留物再次造成梗阻。若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二、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法

1.适用场景

儿童因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容易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当儿童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症状时,需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操作步骤(1岁以上儿童)

(1)站位急救:施救者站在或跪在儿童身后,用双臂从儿童腋下环抱其胸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儿童胸骨下端与肚脐之间的中点,另一手握住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胸部,重复多次,直至异物排出。冲击力度要根据儿童年龄和体型适当调整,避免用力过猛。

(2)坐位急救:如果儿童意识清醒且能坐稳,施救者可让儿童坐在自己腿上,用上述同样的手法进行胸部冲击。

3.操作步骤(1岁以下婴儿)

(1)拍背法:将婴儿身体俯卧在施救者前臂上,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托住婴儿的下颌和头部,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次,拍打力度要适中,以能产生足够震动为宜。

(2)压胸法:如果拍背法未能排出异物,将婴儿翻转过来,仰卧在施救者大腿上,头部仍低于胸部。施救者用两手指在婴儿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按压5次,按压深度约为婴儿胸廓前后径的1/3。重复拍背法和压胸法,直至异物排出。

4.注意事项

给儿童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在急救过程中,要不断安慰儿童,缓解其紧张情绪。如果急救后异物仍未排出,应立即将儿童送往医院救治。

三、操作差异原因

儿童与成人在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上存在差异,这是导致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不同的主要原因。成人的胸部和腹部结构相对成熟,腹部冲击法可以利用膈肌上升产生的气流冲击异物。而儿童的胸部和腹部较为柔软,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胸部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腹部冲击可能会对其内脏造成损伤,因此采用胸部冲击或拍背、压胸的方法更为合适。

四、预防与日常教育

气道异物梗阻危害大,预防是关键。家长得时刻留意孩子,别让他们接触到硬币、纽扣、小玩具这类小颗粒物品。孩子吃饭时,要引导他们细嚼慢咽,严禁嬉笑打闹。另外,还得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海姆立克急救法,重点讲清楚儿童和成人操作的不同之处。多一个人掌握,就多一份保障,能大大提高大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五、结论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尤其是了解儿童与成人操作差异,在面对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学习并传播这一重要的急救技能。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海姆立克急救法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