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冠心病防治,生活习惯是关键

冠心病防治,生活习惯是关键

陈丽华 南宁市西乡塘区新阳中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05月07日 2088 海报 复制链接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过,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手段,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守护心脏健康。

中西医眼中的冠心病

西医理论指出,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其主要风险因素涵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当血液中的高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在冠状动脉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将导致血管变窄,进而妨碍血液流动。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因素导致。气血不畅、瘀血阻滞心脉,从而引发胸部闷痛、心悸等症状。例如,长期情志抑郁,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滞血瘀,进而影响心脉的通畅。

不良生活习惯埋下隐患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血压上升、血糖波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比如,过量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加速粥样斑块的形成。

缺乏运动也是一大问题。现代人久坐不动,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物质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有严重危害。尼古丁和焦油等物质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长期吸烟者患冠心病风险远高于不吸烟者。

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久而久之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概率。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西医的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例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粥样斑块;硝酸酯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西医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撑开狭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冠状动脉搭桥术则是绕过狭窄或阻塞部位,重新建立血流通道,挽救患者生命。

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药方剂,如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胸痛、胸闷等症状。中药还可通过调节人体的内环境,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冠心病

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且对心血管有益的食物。比如,西兰花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三文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护血管内皮,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控制体重。运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戒烟限酒同样重要。戒烟后,心血管系统能逐渐恢复健康,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也会显著降低。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7~8小时,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平衡。

冠心病的防治需要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则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用科学的方法呵护心脏健康,远离冠心病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冠心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