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儿童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
春夏来临,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但也是各类病毒的活跃时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发,主要易感人群是儿童,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那么,手足口病应该怎样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手足口病是什么?都有哪些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春夏季和秋季高发的肠道病毒传染性疾病。目前已知有20余种肠道病毒可引发手足口病,其中较为常见的是71型肠病毒(EV71)以及柯萨奇A16型(Cox A16)。该病毒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染到其他儿童,也可能经生活用品、餐具或手等其他物品间接传染。
2面对手足口病,应该如何预防?
(1)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①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发生细菌、病毒的交叉感染。在该病流行时期,最好不要带儿童前往空气流通不良、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要做好室内的清洁工作,要多通风,勤晾晒衣服。②做好皮肤以及口腔的护理,叮嘱儿童勤漱口,每日洗澡,保持个人卫生。③要勤洗手,饭前便后和出门前后都要用香皂或洗手液为孩子清洗双手,禁止孩子饮用生水、食用生冷食品,尽可能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接种疫苗。合理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3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如果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父母不要过度惊慌,保持冷静并做好如下工作:
(1)消毒隔离。首先要把患儿和健康儿童隔离开,尽量待在家中,直到皮疹消退、热度降低、水疱结痂。通常需要进行一个月的隔离。对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的消毒。建议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有氯的消毒剂进行浸泡。针对那些不适合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暴晒。儿童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2个小时以上的消毒后倾倒。
(2)加强房间的空气循环,保证患儿所处的房间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也要避免受凉。每天可以使用乳酸熏蒸法对房间进行杀菌。乳酸用量,以2毫升/10平方米的单位使用,添加一定量的水,经高温加热蒸发后,使乳酸雾化飘散在空气中。患儿隔离的房间尽可能避免有多余人员,避免儿童吸入二手烟,及时清除污浊的空气,以防激发感染。
(3) 注意休息,干净饮食。患儿感染前一周,尽量多卧床休息,并且督促其多喝温水。大部分患儿因为发热,口腔疱疹等原因食欲下降,不愿意进食,所以在饮食方面要选择清淡可口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口腔出现了糜烂,可以多准备一些流食。忌食生冷,过咸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4) 日常要注意口腔卫生管理。避免出现二次感染,饭后一定要用温水漱口,如果发现口腔糜烂、疼痛,可以遵医嘱涂抹鱼肝油、金霉素等药物,以缓解患儿的痛苦,促进糜烂的愈合。
(5)皮疹护理。保持患儿的被褥和衣物整洁、干净,尽量选择柔软、宽松的衣服,并勤换,保证床铺干爽、无异物。如有需要,可将儿童指甲进行修剪和打磨,以免挠抓皮疹。对皮疹长在臀部的小婴儿,要随时检查,并帮助其清理大小便,保证臀部干燥、清洁。当疱疹溃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的龙胆紫或者是抗生素软膏局部涂抹,避免感染。
(6)发热护理。通常情况下,儿童手足口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须用药处理。此时可以引导儿童多喝水,湿毛巾敷额头等物理方法降温。但如果发热温度在38.5摄氏度以上,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口服解热药物治疗,并随时监测体温下降情况。
(7)密切观察儿童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脸色苍白、剧烈头痛、哭闹不安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同时还具有侵袭心脏以及大脑的特性,很可能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其他并发症,因此家长必须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儿状态,一旦有异常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4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儿童易感传染病,若想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习惯是关键,生活中应避免儿童摄入生冷、不净的食物,少去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生活中也要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增强抵抗力。如果发生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儿童专科就诊,不要盲目相信民间的偏方,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