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别让小反应变成大麻烦

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别让小反应变成大麻烦

王国娜 灵山县妇幼保健院
2025年05月14日 33页 3244 海报 复制链接

药物如同一把双刃剑,不仅具有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民间才有着“是药三分毒”的一句俗语。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不断提升,大家对于安全用药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陷入“谈药色变”的境地呢?

1.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所谓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方面,合格药品指该药品为合法生产经营且符合标准,并在有效期内的药品,另一方面,此药品的使用是依据药品说明书等要求所给予的正常用法用量,不包括无意或者故意的超剂量用药所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所引发的反应。

2.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分类?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可以将药品不良反应划分为如下三类:A型反应、B型反应和C型反应。

A型反应实际上与药物的剂量有着关联的。倘若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过高,或患者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较低,有可能导致A型不良反应的产生,例如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如果剂量过大的话,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

B型反应则是与患者的特异性体质存在关联。此类不良反应通常难以进行预测,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相对较高,比方说部分人对青霉素存在过敏的状况,即便使用正常的剂量,也可能呈现出严重的过敏反应。

C型反应主要和长期用药有一定联系,其潜伏期相对较长,并且不存在明确的时间关系。较为常见的C型不良反应包括药物所引发的肿瘤、致畸作用等等,例如某些药物倘若长期使用也许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从药品因素来看,就药物的种类、剂型、剂量、用药途径等方面会给不良反应的发生带来影响。不同的药物自身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偏高,而另一些药物则相对偏低。同时,药品剂型也对其吸收与代谢存在影响,可能诱导不良反应的发生。

谈到患者因素,像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这些方面均会对药物的反应产生影响。老年人和儿童因为自身生理功能比较差,所以对药物的耐受性方面是较低的,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女性在处于孕期和哺乳期时由于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对药物的反应或许会与非孕期有所不同。另外,遗传因素同样会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造成影响,某些人可能由于存在遗传缺陷,以至于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提及用药因素,不合理的用药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等情形,都有很大可能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此外,诸如不按时服药、随意增减药量等这类不符合规范的用药行为,也会对药物的疗效以及安全性造成影响。

4.如何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第一,患者在用药之前需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对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留意;遵循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药品,或遵医嘱,倘若存在不清楚的情况应及时向医师或者药师进行咨询。此外,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详细记录既往有过的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或者某种特异体质,对于曾发生或被怀疑可能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并且在每次就诊时积极配合医生去了解自身过敏信息。

第三,倘若出现类似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立刻停止用药,并在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停药、换药、对症治疗等等。

第四,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来讲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极其重要,患者如果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或者药师进行报告,同时也能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网站或者其他的渠道来进行报告。

严格来说,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只要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有效避免以及把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希望大家在使用药物时,能够保持警惕,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让药物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药物不良反应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