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炎症?感染?过敏?—— 从血常规看懂身体里的‘风起云涌’
老年模式

炎症?感染?过敏?—— 从血常规看懂身体里的‘风起云涌’

钟维林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7日 39页 2425 海报 复制链接

“白细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其实是身体里正在发生的“风起云涌”的秘密信号。

当身体出现不适,比如发烧、咳嗽、皮肤瘙痒、腹泻等症状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我们抽血做个血常规。这份报告就像一个“内部情报员”,能帮助医生快速了解身体状况。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读一下血常规里的几个关键“风向标”,看看它们是如何揭示身体里的“风起云涌”,帮助我们区分是炎症、感染还是过敏。

身体的“守卫军”:白细胞(WBC)

白细胞是我们身体内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保持警惕,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来入侵。当身体受到损伤、感染或发生炎症时,这支“军队”就会迅速增兵,导致白细胞的总数升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升高(WBC > 正常值),往往表明身体正在应对某些挑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入侵,身体会因此大量生产白细胞来消灭它们。此外,非感染性炎症,例如关节炎、阑尾炎等,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也会导致白细胞升高。组织损伤,如烧伤或创伤,同样会引起白细胞的反应性升高。同时,某些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

反之,如果白细胞总数降低(WBC < 正常值),则可能提示其他情况。例如,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等,在早期或特定阶段,白细胞可能反而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受损,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引起白细胞降低。

“尖兵”部队:中性粒细胞(NEUT)

在中性粒细胞这个“大部队”中,有许多如同“尖兵”般的细胞,它们是消灭细菌和真菌的主力军。当发现中性粒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升高时,这通常是细菌感染最典型的信号,例如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中性粒细胞会急剧增加。急性炎症以及组织坏死时,也可能观察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而当中性粒细胞比例或绝对值降低时,则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或骨髓造血功能问题有关。

“侦察兵”与“特种兵”:淋巴细胞(LYMPH)和单核细胞(MONO)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就好比身体里的“侦察兵”和“特种兵”,它们在应对病毒感染、慢性炎症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淋巴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升高时,这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慢性感染,或是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表现。反之,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或绝对值降低)则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或使用某些药物有关。单核细胞升高则常见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伤寒等,也可能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相关。

“过敏先锋”:嗜酸性粒细胞(EOS)

嗜酸性粒细胞,这支特殊的“特种部队”,不仅负责对抗体内的寄生虫,更是过敏反应的“急先锋”。因此,当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升高时,最常见的指示就是过敏反应,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此外,寄生虫感染和某些皮肤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感染 vs. 炎症 vs. 过敏:

特征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非感染性炎症

过敏反应

白细胞总数

通常升高

可能升高、正常或降低

通常升高

可能升高、正常或降低

中性粒细胞

显著升高

可能轻度升高或降低

升高

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淋巴细胞

可能相对降低

比例常升高

可能相对降低

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

通常正常

通常正常

通常正常

常显著升高

常见症状

发烧、寒战、咽痛、咳嗽、腹泻、排尿疼痛

流鼻涕、咳嗽、发烧、咽痛、皮疹、腹泻

疼痛、红肿、发热、功能障碍

瘙痒、红疹、鼻塞、流涕、喘息、腹泻

举个例子:

如果您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非常高,伴有发烧、咽喉红肿疼痛,那很可能是细菌感染。

如果您的白细胞不高,但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伴有流鼻涕、咳嗽、低烧,那很可能是病毒感染。

如果您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同时伴有皮肤瘙痒、鼻塞流涕,那过敏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您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但没有明确的感染迹象,可能需要考虑非感染性炎症。

关键在于“整体观”

需要再次强调,血常规报告只是诊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医生需要结合您的症状、体征、其他检查结果(如X光、CT、过敏原测试等)以及对病情的判断,才能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血常规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