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阑尾炎手术前后,这些护理细节别忽视!

阑尾炎手术前后,这些护理细节别忽视!

朱亚娟 河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2024年11月13日 28页 2003 海报 复制链接

阑尾炎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其术后恢复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密切相关。优质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阐述阑尾炎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为护理人员和患者提供参考,助力患者顺利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病情评估与心理调试

接诊后,医护人员需迅速对患者进行详细病情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查体。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交流,告知手术必要性、方式、大致流程及预后,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配合度。可采用心理疏导技巧,如倾听患者诉求、用通俗易懂语言举例解释手术安全性,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迎接手术。

(二)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验项目,必要时进行腹部超声、CT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阑尾炎类型及并发症情况,辅助制定精准手术方案。

胃肠道准备:术前 6 - 8 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合并肠梗阻或穿孔性阑尾炎伴腹膜炎、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遵医嘱胃肠减压,固定减压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肠道准备:非穿孔性阑尾炎且无明显肠道梗阻者,术前不强调严格清洁肠道;穿孔性且拟行阑尾切除 + 腹腔引流术者,术前可口服甘露醇或使用开塞露清洁灌肠,减少肠道内细菌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操作应轻柔。

二、术中护理

麻醉配合: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安抚其情绪,确保麻醉诱导顺利。在麻醉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协助麻醉医师处理可能出现的低血压、呼吸抑制等麻醉不良反应,保障患者麻醉安全。

手术器械与物品管理:巡回护士提前核对手术器械、一次性耗材,确保齐全、完好备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传递器械迅速、准确,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密切注意手术进展,及时添加所需物品,妥善处理术中切除的阑尾组织,按规定送病理检查,确认病理报告与术前诊断相符,避免误诊漏诊。

三、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与体位护理:术后回病房,持续心电监护,每15 - 30分钟测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常规监测。腰麻者去枕平卧6小时;硬膜外麻者抬高床头15° - 30°。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鼓励老年、肥胖、吸烟患者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每次10 - 15分钟,每天3 - 4次。

疼痛管理:常规评估疼痛程度,轻度疼痛采取非药物止痛;中重度疼痛遵医嘱给药,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告知患者疼痛对康复的阻碍,鼓励其主动表达疼痛感受,及时调整治痛方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

引流管护理:部分患者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需正确标识、固定,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脱出。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早期血性,后转为淡血性或黄色渗液。若引流量突增、颜色变深或浑浊,提示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记录引流液变化。

饮食调整: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可饮少量水,逐步过渡到流食、半流食,1周后进软食、普通饮食。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胃肠功能恢复不良者,遵医嘱用药,配合中医康复手段。

活动指导与康复锻炼:术后第1天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第2天床边坐立,第3 - 5天逐步下床行走,根据耐受程度递增活动量。出院后,坚持适量运动,定期复查,异常及时复诊。

结语

总之,阑尾炎手术的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极为重要。从术前评估到术后护理,每个环节都需护理人员专业、细致地执行。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同样关键。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快速康复。随着医学技术进步,护理工作也将不断完善,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阑尾炎手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