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中风康复期的中西医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中风康复期的中西医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朱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2025年05月21日 19页 2047 海报 复制链接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许多患者在经历中风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肢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幸运的是,中西医结合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中风康复期的中西医康复训练方法。

一、西医康复训练:科学规范的功能重建

1. 运动疗法(PT)

运动疗法是西医康复的关键,通过肢体运动增强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中风初期,当患者无法自主活动时,康复治疗师会为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缓慢轻柔地屈伸肩、肘、腕、髋、膝、踝关节,以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病情好转后,患者开始恢复期训练,包括主动进行床上翻身、坐起、站立,以及独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等。此外,平衡训练也很关键,患者可在平衡杠内练习站立和重心转移,或使用平衡板、Bobath球等器械增强平衡和协调。

2. 作业疗法(OT)

作业疗法聚焦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训练任务。比如,为手部功能障碍患者安排抓握训练,从抓握大的木球开始,逐渐过渡到抓取小的珠子;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练习使用特制的勺子、叉子进食;训练穿衣、洗漱、如厕等自理能力,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3. 言语治疗(ST)

约30%~40%的中风患者会出现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等。言语治疗师会通过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对于失语症患者,从简单的发音、单词认知、句子复述开始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针对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口唇、舌、咽喉部肌肉的运动训练,如鼓腮、伸舌、吹口哨等,改善发音清晰度。

4. 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借助光、电、热、磁等物理能量促进康复。例如,通过低频电刺激,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肉收缩;红外线、蜡疗等热疗方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经颅磁刺激技术,还可调节大脑神经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

二、中医康复训练:千年智慧的独特疗效

1.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康复中风的重要手段,依据中医经络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的作用。常用穴位包括头部的百会、四神聪,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肢体上的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肢体气血运行,增强肌力。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医生会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在中风康复中,推拿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预防关节畸形。治疗师会先使用揉法、滚法等放松手法,缓解肌肉紧张;再运用关节松动术,改善关节活动度;对于肌张力高的患者,还会采用牵伸手法降低肌张力。同时,按摩腹部穴位,如中脘、天枢,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中风后常见的便秘问题。

3. 中药治疗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个体化用药。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常用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通络;对于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星蒌承气汤,清热化痰、通腑泄浊。中药汤剂、中成药或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蒸、中药泡脚),都能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辅助康复。

4. 传统功法

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动作缓慢、柔和,适合中风患者练习。这些功法注重气息调节、身体姿势和动作协调,能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例如,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通过上下拉伸,可改善肢体关节活动度;太极拳的缓慢转动和重心转移,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

三、中西医结合:康复效果 1+1>2

在中风康复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西医康复训练注重功能的重建和恢复,具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科学依据;中医康复手段强调整体调理和症状改善,能从根源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例如,在进行西医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可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能力;中药内服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

中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合理运用中西医康复训练方法,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坚持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获健康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中风中西医康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