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哮喘用药误区大揭秘:这些错误,你中招了吗?

哮喘用药误区大揭秘:这些错误,你中招了吗?

徐英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颌面外科
2025年08月06日 20页 2148 海报 复制链接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约有3.39亿患者,我国哮喘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规范用药是控制哮喘、减少急性发作的关键,但许多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认知误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常见误区,助您科学管理哮喘。

哮喘用药误区大揭秘:这些错误,你中招了吗?

一、常见用药误区

(一)症状缓解就停药

    很多患者在哮喘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便自行停止用药。他们认为“没症状就是病好了”,继续用药不仅浪费钱,还担心药物副作用。但实际上,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缓解只是表面现象,气道炎症依然存在。一旦随意停药,炎症会再次活跃,导致病情复发,且频繁复发可能使气道重塑,增加治疗难度。例如,一项纳入500例哮喘患者的研究发现,自行停药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率比持续规范用药者高出3倍。

(二)过度依赖急救药物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是常用的哮喘急救药物,能快速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部分患者将其视为“万能药”,只要稍有不适就频繁使用,甚至将其作为日常控制药物。然而,过度使用SABA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炎症,还可能导致耐药性,使药物效果下降,同时增加心律失常、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2020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明确指出,单独使用SABA会增加哮喘死亡风险,应避免作为单一长期控制药物使用。

(三)拒绝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一些患者谈“激素”色变,担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发胖、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从而抗拒使用。事实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所需剂量远低于口服或静脉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长期规范使用ICS是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方法,可显著降低哮喘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ICS的获益远远大于潜在风险 。

(四)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部分患者凭借自我感觉调整药物剂量,症状严重时自行加量,症状轻微时减量;还有些患者听说某种药物效果好,便盲目更换。但哮喘治疗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的个体化方案,随意调整或更换药物会破坏治疗的规律性,导致病情波动。例如,将中重度哮喘患者的ICS剂量突然减半,可能在1 - 2个月内引发哮喘急性加重。

(五)忽视用药装置的正确使用

    吸入装置是哮喘药物发挥疗效的关键,但许多患者使用方法不正确。例如,使用干粉吸入器时,吸气速度过慢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到达气道;使用定量气雾剂时,未配合正确的吸气动作,使药物沉积在口腔,降低疗效。研究显示,超过60%的哮喘患者存在吸入装置使用不当的情况,这会使药物疗效大打折扣,增加哮喘控制不佳的风险。

二、正确用药原则

1.遵医嘱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用药,不可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调整治疗方案。

2.区分急救与控制药物:明确急救药物(如SABA)和控制药物(如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的不同作用。急救药物用于缓解急性症状,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以控制气道炎症。

3.科学认识ICS:正确看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定期评估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4.规范使用吸入装置:掌握正确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初次使用或更换装置时,应向医护人员咨询操作要点,必要时观看教学视频,确保药物有效吸入。

5.定期复诊: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药物副作用,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哮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