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儿腹泻的护理与预防:科学守护肠道健康
老年模式

小儿腹泻的护理与预防:科学守护肠道健康

卢春玉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儿科
2025年10月15日 41页 1341 海报 复制链接

小儿腹泻是儿童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据统计,全球每年约17亿儿童发生腹泻,其中5岁以下儿童因严重腹泻死亡的比例高达万分之三。尽管多数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但若护理不当或拖延治疗,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从护理与预防两大维度,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南。

一、科学护理:四步应对腹泻危机

1. 精准补液防脱水

· 口服补液盐(ORS):世卫推荐低渗ORS溶液(钠、葡萄糖各75mmol/L)为首选,腹泻补量依年龄定,2岁内每次50-100ml,2-10岁150ml。如2岁患儿腹泻5次,补500ml,分4-6次喂。

· 母乳强化喂养:母乳喂养儿可增加哺乳频率,每次哺乳时间延长至15-20分钟,利用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促进恢复。

· 禁忌误区:避免直接饮用纯水、果汁或运动饮料,这些液体可能加重电解质失衡。

2. 阶梯式饮食调整

· 急性期(前24-48小时):以低渗ORS溶液为主,搭配米汤、稀粥等低脂低纤食物,如大米煮至开花取汤,100ml含8g碳水,易吸收。

· 恢复期(48小时后):渐添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补电解质;乳糖不耐患儿换无乳糖奶粉(如某腹泻专用,乳糖<0.5g/100ml)。

· 禁忌食物:避免牛奶(乳糖刺激)、高糖食物(如可乐、蛋糕)及粗纤维蔬菜(如芹菜、韭菜),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肠蠕动。

3. 臀部皮肤防护

腹泻患儿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20次,粪便中的消化酶会破坏皮肤屏障。护理要点包括:

· 即时清洁:每次排便后用37℃温水冲洗,避免使用含酒精湿巾。冲洗后用棉柔巾轻拍吸干,而非擦拭。

· 屏障保护: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如某品牌护臀膏,氧化锌含量40%),形成保护膜。若出现破溃,可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 尿布选择:优先选用超薄透气型纸尿裤,每2小时更换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

4. 病情动态监测

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

· 绿色区:每日排便<10次,无脱水表现,可居家护理。

· 黄色区:排便10-15次/日,伴轻度口渴、尿量减少,需增加ORS补液量并就医评估。

· 红色区:排便>15次/日,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无泪少尿,或发热>39℃、血便、持续呕吐,需立即急诊处理。

二、系统预防:构建肠道保护屏障

1. 疫苗接种筑防线

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

2. 饮食卫生严管控

· 辅食添加原则: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混合”的顺序。例如,首次添加米粉时,从1/4勺开始,观察3天无过敏反应后再增量。

· 餐具消毒标准:奶瓶、勺子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或使用蒸汽消毒锅(温度≥100℃)。辅食机、研磨碗等工具需用75%酒精擦拭消毒。

· 食物储存规范:自制辅食需现做现吃,剩余食物冷藏不超过24小时,复热需至中心温度>70℃。

3. 肠道菌群平衡维护

· 益生菌应用: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每日2次,每次1袋,用40℃以下温水冲服。

· 避免滥用药物:70%以上腹泻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且可能破坏肠道菌群。例如,阿莫西林颗粒仅适用于侵袭性细菌感染(如志贺氏菌肠炎),需经粪便培养确诊后使用。

4. 环境因素调控

· 腹部保暖措施:使用纯棉肚兜或睡袋,保持腹部温度在36.5-37.2℃。空调房内可设置定时关闭功能,避免夜间低温刺激。

· 户外活动安排: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三、特别提醒:避开三大认知误区

1. 禁食误区:腹泻时肠道仍需吸收营养,禁食会加重脱水及营养不良。应继续喂养,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2. 止泻药滥用:蒙脱石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感染性腹泻早期使用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

3. 自制补液风险:家庭自制糖盐水难以精准控制钠、钾比例,建议使用标准ORS溶液。

总结

小儿腹泻是免疫系统成熟的“必经考验”,家长需掌握“预防-护理-监测”全链条管理技能。通过科学喂养、规范卫生、及时干预,绝大多数患儿可在1周内康复。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预警信号,务必立即就医,为孩子的肠道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小儿腹泻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