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儿感冒的家庭护理技巧:温柔呵护,科学应对
老年模式

小儿感冒的家庭护理技巧:温柔呵护,科学应对

陶胜梅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7日 28页 1834 海报 复制链接

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更容易发生。看着孩子鼻塞、流涕、咳嗽,甚至发烧,家长往往既心疼又焦虑。其实,大多数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护理,孩子能更快恢复健康。以下从日常护理、饮食调理、症状缓解和观察预警四个方面,为家长提供通俗易懂的护理建议。

一、营造舒适环境,让身体“轻装上阵”

感冒时,孩子的呼吸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家长需从温度、湿度、通风三方面打造“疗愈空间”。

温度与湿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50%-60%为宜。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腔黏膜干燥,导致分泌物黏稠难以排出,可使用加湿器(需每日清洗防止细菌滋生)或在暖气旁放一盆清水增加湿度。若孩子鼻塞严重,可用生理盐水滴鼻后,用吸鼻器轻柔清理分泌物,避免用力擤鼻损伤黏膜。

通风与清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吹孩子。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床单被罩,减少病毒残留。家长外出回家后,建议先洗手、换外套再接触孩子,防止将外界病毒带回家。

休息与活动:感冒期间,孩子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对抗病毒,应保证充足睡眠。白天可安排短时间安静活动,如听故事、拼图,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若孩子发热,可减少衣物厚度,以手脚温暖、无汗为宜,切勿“捂汗”,否则可能引发高热惊厥。

二、饮食调理:吃对食物,增强抵抗力

感冒时,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原则,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多喝水,但别“灌”:充足的水分能稀释痰液、促进代谢。6个月以下婴儿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6个月以上可少量多次喂温水、稀释的果汁(如苹果汁)或米汤。若孩子抗拒喝水,可用小勺或滴管少量喂服,避免强迫导致呕吐。

食物选择有讲究:优先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橙子、猕猴桃、西红柿)和易消化的蛋白质(如鸡蛋羹、鱼肉粥)。避免油腻、辛辣、过甜的食物,这些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若孩子食欲差,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不必强求每餐吃够量。

特殊情况应对:若孩子伴有腹泻,需减少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若咽喉疼痛,可提供温凉的流食(如酸奶、果泥),减少吞咽疼痛。

三、症状缓解:温和护理,减少不适

感冒症状虽令人烦恼,但通过科学方法可有效缓解,避免盲目用药。

发热处理:若孩子体温<38.5℃且精神状态良好,优先物理降温: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洗温水澡(时间<10分钟)。切勿用酒精擦拭或冰敷,可能引发寒战或皮肤损伤。若体温≥38.5℃或伴明显不适,可按说明书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咳嗽护理:咳嗽是身体排出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应,轻度咳嗽无需止咳。若咳嗽影响睡眠,可抬高床头15-30度,减少分泌物倒流;1岁以上儿童可睡前喝1勺蜂蜜(稀释后),缓解夜间咳嗽(1岁以下禁用,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

鼻塞缓解:用热毛巾敷鼻根部(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或让孩子吸入浴室蒸汽,可暂时缓解鼻塞。若分泌物干结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喷鼻后,用棉签轻轻卷出(动作需轻柔)。

四、观察预警: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大多数感冒5-7天可自愈,但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发热持续>3天,或体温>40℃;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钟,儿童>40次/分钟)、费力,或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精神萎靡、嗜睡、拒食、呕吐频繁;耳部疼痛、皮疹、抽搐等异常表现。此外,若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等基础疾病,或感冒后症状加重,也需及时就诊。

感冒虽是小病,但科学的家庭护理能让孩子少受罪、恢复快。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焦虑或盲目用药,用耐心和细心陪伴孩子度过这段不适期。若护理得当,每一次感冒都是孩子免疫系统“升级”的机会,未来会更健康强壮。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小儿感冒家庭护理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