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秋冬防慢阻肺急性发作:正确排痰和家庭氧疗这样做更有效

秋冬防慢阻肺急性发作:正确排痰和家庭氧疗这样做更有效

李双 湘潭县中路铺镇中心卫生院
2025年07月23日 24页 1628 海报 复制链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每到秋冬季节,气温下降、空气干燥且多变,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这使得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的几率大幅上升。急性发作不仅会让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加重,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在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的诸多措施中,正确排痰和合理的家庭氧疗起着关键作用。

一、慢阻肺患者为何要重视排痰以及家庭氧疗的重要性

痰液是呼吸道的分泌物,正常人的呼吸道也会产生少量痰液,起到湿润、保护呼吸道的作用。但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由于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痰液量会明显增多,且变得黏稠不易咳出。大量痰液积聚在气道内,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首先,它会阻塞气道,使气流受限进一步加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加剧。其次,痰液是细菌等病原体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或加重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因此,及时有效地排出痰液,对于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减少急性发作至关重要。

慢阻肺患者由于肺部功能受损,气体交换障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长期缺氧会对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如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影响心脏功能;还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家庭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延缓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正确的排痰方法

2.1有效咳嗽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上身可略前倾。先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后屏气3-5秒,然后缩唇(撅嘴呈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第二次深吸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排出。这种咳嗽方式能使气流在气道内形成较大的冲击力,有助于松动和排出痰液。

2.2胸部叩击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操作者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奏地轻轻叩击患者胸壁,叩击的力量要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5-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胸部叩击可使附着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促进其排出。但要注意,对于有肋骨骨折、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胸部叩击。

2.3体位引流

根据患者肺部病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借助重力作用促使痰液排出。例如,病变部位在肺部下叶时,可采取头低脚高位,床尾抬高15-30厘米,患者侧卧或俯卧,每次引流时间15-30分钟,每天2-3次。体位引流前可先进行胸部叩击,以增强引流效果。但同样,有严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体位引流。

2.4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颗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进入呼吸道及肺部,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目的。常用的雾化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患者在雾化吸入时,应尽量采取坐位,平静呼吸,用口吸气、鼻呼气,使药物更好地到达气道深部。雾化吸入后,要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部的残留,避免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三、家庭氧疗的正确方法

3.1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

常见的家庭吸氧设备有制氧机和氧气瓶。制氧机是通过分子筛技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使用方便可连续供氧。氧气瓶则是储存压缩氧气,需要定期更换或充气。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3.2掌握正确的吸氧方式和流量

对于慢阻肺患者,一般建议采用低流量吸氧,即吸氧流量为1-2升/分钟。这是因为慢阻肺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低氧刺激来维持呼吸。如果吸氧流量过高,会迅速解除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吸氧方式通常采用鼻导管吸氧,将鼻导管轻轻插入双侧鼻腔即可。

3.3确定合适的吸氧时间

对于病情稳定的慢阻肺患者,每天吸氧时间一般不少于15小时,最好能达到18小时以上,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吸氧时间和流量应根据病情由医生进行调整。

总之,秋冬季节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高发期,正确排痰和合理的家庭氧疗是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方法,并长期坚持,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度过一个健康的秋冬。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正确排痰家庭氧疗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