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后髋部疼痛 警惕股骨颈骨折
人上了年纪,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骨骼也变得脆弱不堪。不知你是否留意到,身边的老人似乎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倒受伤。而一旦老人摔倒后髋部疼痛,那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很可能是股骨颈骨折在作祟。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股骨颈骨折,让大家对它有个清晰的认识,关键时刻能帮上大忙!
一、为何老人易被股骨颈骨折 “盯上”
1.骨质疏松:骨骼的 “隐形杀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里的骨质就像被悄悄偷走了一样,越来越疏松。就好比一座房子,原本坚固的砖块变得脆弱易碎,这房子还能安稳吗?老年人的骨骼也是如此,股骨颈这个部位更是首当其冲。正常情况下,股骨颈能稳稳地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可一旦骨质疏松,它的强度就大大降低,哪怕只是轻微的外力,比如平地滑倒、从床上跌下,甚至是下肢突然扭转,都有可能让股骨颈不堪重负,发生骨折。
2.髋周肌群退变:身体的 “防御失灵”
除了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的肌群也在逐渐退变。曾经有力的肌肉变得松弛无力,反应也变得迟钝起来。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髋周肌群就像是机器的防护装置,当这个防护装置失灵时,一旦遇到外力冲击,身体就无法有效地做出防御反应。比如老人走路时不小心绊了一下,要是年轻的时候,髋周肌群能迅速发力,调整身体的平衡,避免摔倒或者减轻摔倒时的冲击力。可现在,肌群反应不过来,股骨颈就很容易在摔倒时受到损伤,引发骨折。
3.日常活动中的潜在风险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隐藏着不少容易导致摔倒的风险因素。比如,卫生间的地面常常因为有水渍而变得湿滑,老人夜间起夜时,迷迷糊糊的,很容易在卫生间摔倒。还有家里的楼梯,如果没有安装扶手,或者扶手不够稳固,老人上下楼梯时也容易失足。另外,一些老人喜欢穿拖鞋,要是拖鞋不跟脚,走路时也容易被绊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可能成为引发股骨颈骨折的导火索。
二、股骨颈骨折的症状表现
1.髋部疼痛:最明显的信号
当老人摔倒后,如果感觉到髋部疼痛,那这绝对是股骨颈骨折最明显的一个信号。这种疼痛往往比较剧烈,就像有一把尖锐的刀在刺痛髋部。而且,不仅仅是静止不动的时候疼,只要稍微活动一下患肢,疼痛就会更加明显。比如想试着抬一下腿,或者转动一下髋关节,那疼痛简直让人难以忍受。有些老人可能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说不定只是摔了一下,有点疼很正常。可千万别小看这疼痛,它很可能意味着股骨颈已经骨折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骨折可能比较隐匿,比如骨折线很细,或者骨折后骨头没有明显移位,一开始老人可能觉得疼痛并不严重,甚至还能勉强站立、行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逐渐加重,这时候可就不能再拖延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2.患肢畸形:不容忽视的体征
除了疼痛,患肢还可能出现畸形。仔细观察,会发现患肢有轻度屈髋屈膝的现象,而且脚尖会向外旋转。这是因为骨折后,股骨颈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失去了正常的附着点,就会牵拉着患肢出现这种畸形。一般来说,这种外旋畸形的角度在 45° - 60° 之间。要是发现老人摔倒后患肢出现了这样的畸形,那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另外,在移位骨折的情况下,由于远端的骨头受到肌群的牵引,会向上移位,所以患肢看起来会比健侧短一些。这些体征都是医生诊断股骨颈骨折的重要依据,大家一定要学会观察。
3.功能障碍:影响行动能力
股骨颈骨折后,老人的下肢功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对于移位骨折的病人,受伤后根本无法坐起或站立,更别说走路了。但有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可能一开始还能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可千万别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这时候,骨折其实已经发生了,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活动的增加,骨折可能会逐渐移位,变成不稳定骨折,到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
老人摔倒后髋部疼痛,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很可能就是股骨颈骨折这个 “隐形杀手” 在作怪。了解了股骨颈骨折的相关知识,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它,一旦不幸发生,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远离骨折的困扰,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老人的骨骼健康,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