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家庭护理中如何正确进行肢体活动锻炼?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家庭护理中如何正确进行肢体活动锻炼?

陈恒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23日 21页 2193 海报 复制链接

 脑卒中患者进入恢复期后,科学的肢体活动锻炼是改善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家庭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分期和功能状态,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同时注重安全性和科学性。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锻炼前的评估与准备

在开始肢体活动锻炼前,需做好基础准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损伤。

• 评估患者状态:确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血压、心率正常),无头晕、头痛、胸痛等不适症状;了解患者瘫痪侧肢体的肌力等级(0-5级),例如肌力0级需完全辅助,3级可部分自主活动。

• 环境准备:确保锻炼区域宽敞、无障碍物,地面干燥防滑;准备辅助工具,如防滑垫、轮椅、助行器、弹力带等;穿宽松衣物和防滑鞋。

• 心理准备:家属需耐心鼓励患者,避免其因动作困难产生焦虑或抵触情绪;锻炼前可协助患者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如轻柔按摩肢体、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二、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肢体活动锻炼方法

(一)卧床期(肌力0-2级,无法自主活动)

以被动锻炼为主,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

1. 关节活动度训练

◦ 上肢:从远端到近端依次活动手指、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手指可进行伸展、屈曲、对指训练;腕关节做屈伸、旋转动作;肘关节屈伸至最大角度(避免过度用力);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每次活动10-15次,动作缓慢平稳)。

◦ 下肢:活动踝关节(勾脚、绷脚、内外翻)、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注意髋关节外展幅度不宜超过45°,避免髋关节脱位;膝关节伸直时避免过度牵拉,以防损伤韧带。

◦ 频率:每天2-3次,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10遍,以患者无疼痛为宜。

2. 体位摆放与翻身

◦ 保持正确体位:仰卧时,瘫痪侧上肢垫软枕,使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伸直,掌心向上;下肢在膝下垫枕,保持膝关节微屈,防止足下垂(可穿足托固定)。侧卧时,瘫痪侧在上,背后垫枕支撑,两膝间夹软枕,避免下肢受压。

◦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托住患者肩、腰、臀部,避免拖拽肢体,防止皮肤压疮和关节扭伤。

3. 被动肢体按摩

用手掌或指腹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如从脚尖到大腿根)进行揉捏、推压,每次10-15分钟,促进淋巴回流,缓解肌肉紧张。 

(二)离床期(肌力3-4级,可部分自主活动)

增加主动-辅助锻炼,逐步提高肢体控制能力和肌力。

1. 坐位平衡训练

◦ 从床上坐起:先协助患者侧卧,用手支撑床面缓慢坐起,背后靠枕支撑,双腿下垂床边适应3-5分钟,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 坐位平衡练习:患者坐于椅子上,双手放在腿上,先练习静态平衡(保持坐姿1-5分钟),再逐步增加难度,如双手交叉前伸、侧伸,或家属轻推患者肩部,让其主动调整平衡(每次训练10-15分钟)。

2. 自主肢体活动

◦ 上肢:鼓励患者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进行抓握训练(如握球、捡积木),或用患侧手尝试够取面前的物品;借助弹力带进行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训练(每组10-15次,每天2-3组)。

◦ 下肢:床边进行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勾脚训练;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患侧腿伸直,缓慢抬离床面10-15cm,保持3-5秒后放下,每组10次),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3. 站立与转移训练

◦ 站立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家属在患侧保护,患者双手扶床边或助行器,缓慢站起,保持站立1-5分钟(根据体力调整),逐步延长时间。

◦ 转移训练:如从床到轮椅,患者健侧靠近轮椅,健手撑床,患手搭在轮椅扶手上,家属托住患侧腰部,协助其转身坐下(动作缓慢,避免重心不稳)。

(三)步行准备期(肌力4级以上,平衡能力改善)

以提高下肢肌力、协调能力和步行能力为目标。

1. 步态训练

◦ 原地踏步:患者扶墙或助行器,先练习患侧腿迈步,健侧腿跟随,注意纠正“画圈步态”(可在地面贴标记线,引导患侧脚沿直线迈步)。

◦ 扶行训练:家属在患侧陪同,患者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步幅不宜过大,重心随步伐缓慢转移,每次行走5-10分钟,每天2-3次,逐步增加距离。

2. 上下台阶训练

先练习上台阶(健侧腿先上,患侧腿跟进,重心前移),再练下台阶(患侧腿先下,健侧腿跟随),家属在旁保护,台阶高度从低到高(初始不超过10cm),每次5-10级,避免摔倒。

脑卒中恢复期的肢体活动锻炼是一个系统过程,家庭护理中需兼顾安全性、科学性和持续性。通过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和耐心陪伴,多数患者可逐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卒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