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麻醉,让您与疼痛说拜拜

麻醉,让您与疼痛说拜拜

冉泽军 通江县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02日 14页 1482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手术与疼痛之间,麻醉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让患者能在无痛环境中接受治疗,它精确地干预神经信号传递,确保手术过程舒适安全。现代麻醉技术注重个性化方案,依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及手术类型调整用药,既保障了止痛效果,又兼顾了身体的安全,这种细致入微的医疗手段,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恐惧与不安,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

1麻药像“外卖小哥”,精准配送痛觉屏蔽包

麻醉药物的作用就像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外卖小哥”,它能准确地把“痛觉屏蔽包”送到神经系统的指定位置,从而让你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疼痛。我们的身体通过神经网络传递各种信号,其中就包括疼痛感。当医生给你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后,这些药物会迅速进入血液,沿着血管一路“飞奔”,最终到达大脑和脊髓中的特定受体,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神经细胞上的“锁”,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路径。这样一来,即使手术刀正在切割组织,你的大脑也接收不到任何疼痛信息。不仅如此,现代麻醉技术还非常讲究“精准投送”,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手术类型等因素调整剂量,确保既能有效止痛,又不会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比如局部麻醉只针对某个部位,而全身麻醉则是让整个神经系统暂时“休息”。
2监护仪是“醉驾检测仪”,呼吸心跳超速就报警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并不是单纯地给病人“打一针”就完事了,他们需要全程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手术台上那一排排闪烁着的监护仪,这些仪器就像是一个实时运行的“醉驾检测仪”,专门用来监测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呼吸、心跳等关键指标。正常情况下,人体会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和心率,但在麻醉状态下,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会受到抑制,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呼吸变慢、心跳不稳等情况。监护仪可以每秒钟采集一次数据,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发出警报,提醒麻醉医生及时干预,例如如果血氧饱和度下降,说明患者可能缺氧;如果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是麻醉深度不够或循环系统出现问题。通过这些精密的数据反馈,医生能够随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确保患者既不会疼,也不会因为麻醉过深而出现危险。

3术后恶心?防吐“后悔药”术前就吞下!

不少人在手术醒来后,除了感到轻微的伤口不适外,最让人难受的就是一阵阵翻江倒海般的恶心感,甚至有人刚睁开眼就开始呕吐,这其实是麻醉药物带来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医学上称为术后恶心呕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一些麻醉药物会影响大脑中的呕吐中枢,再加上手术本身对身体的刺激、体位变化以及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恶心的发生。不过,好消息是我们可以在术前就吃上“防吐后悔药”,也就是抗呕吐药物,提前预防这种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各项因素评估风险等级,然后决定是否需要在麻醉开始前就给予预防性用药,这些药物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恶心的发生几率;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也会视情况追加药物,帮助患者平稳过渡到清醒状态。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起作用,但提前“吃药”的确能让很多人避免术后那种“想吐却不敢动”的尴尬体验。

4剖宫产麻药=“母乳快递”:2小时收工不残留!

对于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妈妈来说,剖宫产是一项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手术过程。为了减轻分娩的痛苦,医生通常会选择椎管内麻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半麻”,这种方式可以让产妇在清醒的状态下迎接宝宝的到来,同时又完全感受不到手术带来的疼痛。半麻之所以特别适合剖宫产,是因为它具有“母乳快递”的特点: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脊髓周围的神经,几乎不进入血液循环,更不会大量进入乳汁中,因此对新生儿影响极小,而且它的效果来得快、维持时间适中,一般在手术结束后两小时内就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这意味着产妇在手术后不久就能坐起来、活动腿部,恢复也比较快,有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哺乳。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麻醉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