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是什么?
老年模式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是什么?

张远平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5年08月20日 28页 1829 海报 复制链接

一、术前准备:从器械消毒到患者心理干预的全流程把控

手术室护士的术前准备需在无菌原则下完成12项标准操作:器械消毒与灭菌:执行"清洗-酶解-干燥-包装-灭菌"五步法,高压蒸汽灭菌需达到121℃维持30分钟,等离子灭菌用于精密器械处理。手术间环境调控:提前30分钟开启层流系统,控制温湿度(22-25℃/50-60%RH),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患者身份核验:采用"双标识+PDA扫描"制度,核对腕带信息、手术部位标记及知情同意书。心理干预实施:对焦虑患者运用"5-4-3-2-1"地面技巧(识别5种视觉对象、4种触觉感受等),降低术前应激反应。

二、无菌技术执行:构建手术安全的铜墙铁壁

手术室护士是无菌原则的坚定执行者,其操作涵盖三大核心领域:无菌区域维护:建立"1.5米无菌圈",器械传递采用"钟摆式"手法,避免跨越无菌区。手术衣穿着规范:协助医生穿手术衣时,护士需保持10cm安全距离,确保衣领内侧不接触外界。手套使用规范:发现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双层手套可使锐器伤发生率降低73%。无菌溶液管理:开启的静脉输液袋需标注时间,超过4小时必须更换。

三、术中配合与监护:手术进程的精准调控者

手术室护士需同时完成多项高精度任务:器械传递艺术:采用"沉默传递法",通过眼神交流完成器械交接,减少语言干扰。生命体征监测: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心率,发现异常立即启动"30秒应急响应"。输液管理:根据手术类型调节输液速度(如心脏手术需控制晶体液输入),使用加温输液装置维持患者体温。标本管理:离体组织需立即放入10%甲醛溶液,标注患者信息及离体时间。

四、感染控制:阻断病原体的最后一道防线

手术室护士在感染控制中承担六大关键职责:手术部位消毒:执行"三遍法"消毒(碘伏→酒精→碘伏),消毒范围超过切口15cm。抗菌敷料应用:在骨科手术中使用含银离子敷料,使手术部位感染率下降58%。废弃物处理:锐器立即丢弃至防刺穿容器,感染性废物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环境采样监测:每月进行空气、物表、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需≤200cfu/m³。抗生素使用监督:确保术前30分钟完成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术中保温管理:使用充气式加温毯,维持核心体温≥36℃。

五、应急处理:手术危机的专业应对者

面对术中突发状况,手术室护士需具备四大核心能力:大出血应对:立即启动加压输血(每公斤体重10ml/min),同时准备血管阻断带。心脏骤停处置:在医生到达前完成胸外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器械故障处理:备用器械需在90秒内完成替换,电动设备故障立即切换手动模式。过敏反应抢救:肾上腺素给药时间需控制在3分钟内,同时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

六、术后护理:从手术台到病房的无缝衔接

手术室护士的术后职责延伸至患者恢复全周期:器械清点复核:执行"三人四遍法"清点(护士、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各清点两次),确保无一遗漏。患者转运监护:使用专用转运床,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疼痛管理:在PACU(麻醉恢复室)评估疼痛评分(NRS≥4分时立即报告医生)。并发症观察:重点监测切口渗血、引流液性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健康宣教实施:向家属演示体位摆放、咳嗽技巧及早期活动方法。

结语:

手术室护士是手术安全的守护者,其职责贯穿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记住"三个核心"——核心制度执行者、核心技能掌握者、核心团队协调者。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护士需不断更新专业技能,但无菌原则、患者安全等核心职责永远不变。建议每季度进行手术室专项技能考核,通过PDCA循环持续提升护理质量,让专业精神在无影灯下永续传承。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手术室护士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