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烟酒、熬夜与精神健康:男患者需要知道的“减法”原则

烟酒、熬夜与精神健康:男患者需要知道的“减法”原则

张杰 南县精神病医院(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2025年07月16日 27页 943 海报 复制链接

“男人嘛,抽烟喝酒解压,偶尔熬夜不算事”——这种观念正在悄悄损害男性的精神健康。临床数据显示,男性因焦虑、抑郁就诊的患者中,83%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或熬夜习惯。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烟酒和熬夜不仅是“情绪催化剂”,更可能抵消药物疗效。

一、.吸烟与精神健康

    1.1吸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是导致成瘾的关键成分。当男性吸烟时尼古丁能在7-10秒内迅速进入大脑,与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促使多巴胺等神经递质释放。多巴胺是一种与愉悦感和奖赏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初期吸烟时尼古丁引发的多巴胺释放会带来短暂的愉悦和放松感。但是长期吸烟会使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大脑为应对持续的尼古丁刺激,会减少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数量,降低神经系统对尼古丁的敏感性。这就导致吸烟者需不断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最初的满足感,进而陷入成瘾的恶性循环。从神经生理学角度看吸烟还会损害大脑白质。白质负责神经信号在大脑不同区域间的快速传递,其受损会影响神经信号传导,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变慢等。

     1.2吸烟与精神疾病的关联

     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多种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抑郁症就是其中之一,吸烟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一方面尼古丁成瘾后,戒烟时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戒断症状,加重精神负担;另一方面吸烟引发的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多巴胺、血清素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改变,可能引发或加重抑郁症状。 此外吸烟与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也存在关联。焦虑症患者可能将吸烟当作缓解焦虑的方式,但实际上吸烟会增强身体的应激反应长期来看反而加重焦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吸烟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吸烟可能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二、饮酒与精神健康

    2.1酒精对大脑的损害

    酒精是一种亲神经物质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饮酒后它会抑制大脑皮层功能,大脑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考、判断、决策等,因此饮酒后常出现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等表现。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大脑海马体,海马体与记忆形成和存储密切相关。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海马体体积往往会缩小,导致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受损明显。同时酒精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如γ - 氨基丁酸(GABA)系统和谷氨酸系统。GABA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酒精增强其抑制作用,使人产生放松和镇静感;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酒精抑制其功能,长期会导致大脑兴奋-抑制平衡失调进而引发神经精神症状。

    2.2饮酒与精神障碍

    饮酒与多种精神障碍相关,酒精使用障碍包括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产生生理和心理依赖,停止饮酒会出现手抖、心慌、出汗、焦虑、抑郁等戒断症状;酒精滥用则表现为过度饮酒,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饮酒还与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密切相关。酒精具有神经毒性,长期饮酒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一些人试图通过饮酒缓解情绪问题,但“借酒消愁”往往适得其反,酒精干扰睡眠,进一步加重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三、男患者的“减法”原则

    3.1减少吸烟

    对于男患者,减少吸烟是改善精神健康的重要举措。可采用逐步戒烟法,逐渐减少每天吸烟数量,同时寻找替代行为,如咀嚼口香糖、吃健康零食等,缓解戒烟不适。还可寻求医生帮助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或药物辅助戒烟。

    3.2控制饮酒

    控制饮酒量至关重要。男患者应遵循适量饮酒原则,一般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相当于一瓶(355毫升)啤酒、一杯(150毫升)葡萄酒或一两(50毫升)高度白酒。若已存在酒精依赖问题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戒酒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等。

    3.3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每天尽量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周末也保持时间差异不大。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其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

总之,烟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对男患者精神健康影响深远,对此可以遵循“减法”原则,减少吸烟、控制饮酒、避免熬夜,不仅有助于身体疾病康复,还能促进精神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男患者应充分认识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守护身心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精神健康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