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早期干预与家庭照护实用方法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早期干预与家庭照护实用方法

龚振芳 湘潭县中医医院脑外科
2025年07月16日 43页 2338 海报 复制链接

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后,很多患者会留下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过,科学的康复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而早期干预和正确的家庭照护是其中的关键。

一、早期干预:抓住黄金恢复期

脑卒中后的 3-6 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越早进行干预,恢复效果越好。这个阶段的康复护理主要在医院或专业康复机构进行,核心是预防并发症、激活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训练是早期干预的重点。对于手脚无法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或家属要每天帮他们做被动运动,比如活动关节、屈伸四肢。以手臂为例,可从肩膀开始,用手掌托住患者肘部,缓慢地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动作,每个方向活动 10-15 秒,重复 5-10 次;接着活动肘关节,轻柔地进行屈伸运动,注意动作要平稳,避免用力过猛;然后是腕关节,可做旋转、屈伸动作;最后是手指,逐个掰开患者的手指,再轻轻握拳,反复进行。这样能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当患者肢体有了一定力量后,就可以进行主动训练,比如让患者试着抬手,刚开始可以在前方悬挂一个彩色气球,引导患者用患侧手去触碰;抓握东西时,先从抓握直径较大的软球开始,逐渐过渡到抓握筷子、笔等细小物品,一开始可以借助弹力带等辅助工具,逐渐增加难度。

语言康复也不能忽视。很多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说话含糊、表达困难的情况。早期可以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比如让患者跟着说 “啊”“哦”“衣” 等单音节,每个音持续 3-5 秒,重复 10-15 次。再慢慢过渡到词语,从患者熟悉的家人姓名、常用物品名称开始,如 “爸爸”“妈妈”“杯子”“桌子” 等,然后练习短句,如 “我要喝水”“我饿了”。家属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用品的图片,让患者说出名称,或者通过手势、写字板等方式辅助沟通,比如患者想上厕所时,可以指向厕所的方向,避免患者因无法表达而产生焦虑情绪。

吞咽功能训练同样重要。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时可能会呛咳,严重的还会引发肺炎。早期可以让患者做鼓腮动作,像含着一口气一样,保持 5 秒后吐出,重复 10 次;伸舌动作,将舌头尽量伸出,然后缩回,再向左右两边伸展,每个方向保持 3 秒,重复 10 次,这些动作能增强口腔肌肉力量。喂食时要选择软质、易吞咽的食物,比如米糊、果泥、蒸蛋羹,避免干硬、黏性大的食物。喂食时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坐位,身体稍微前倾,小口慢喂,每次喂食量约为一勺,确保食物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喂完后让患者保持坐位 30 分钟左右,防止食物反流。

二、家庭照护:细节决定康复质量

居家环境改造。家里要尽量消除安全隐患,比如在卫生间安装扶手,马桶旁和淋浴区各安装一个,高度以患者站立时手臂自然下垂能轻松握住为宜;放置防滑垫,选择带有吸盘的款式,防止移位;门槛处可以安装斜坡,方便患者借助轮椅或助行器通行。把常用的物品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地方,比如床头放一杯水、遥控器,厨房的餐具放在低处橱柜,减少弯腰、踮脚的动作;走廊和房间要保持明亮,夜间可以留一盏小夜灯,方便患者起夜,同时要清理走廊和房间内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日常活动训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患者自行完成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活动。例如穿衣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则相反;吃饭可用防滑碗和加粗手柄勺子。家属不要事事包办,要给予患者足够锻炼机会,提高其自理能力。

饮食调理。脑卒中患者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原则。每天盐摄入量不超5克,少吃腌制和油腻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蔬果。若患者有吞咽困难,可坚持软食或流食,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制定个性化方案。

心理疏导。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家属要多陪伴、鼓励,耐心倾听,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可让患者做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也可让其与康复较好的患者交流分享经验。

另外,家庭照护要注意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如测量血压、血糖并记录,观察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送医。同时,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确保康复顺利进行。

总之,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干预为恢复打下基础,家庭照护则是长期康复的保障。只要患者和家属有耐心、有信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坚持训练和护理,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卒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