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别让‘老骨头’变成‘脆骨头’:骨科护理助你轻松拥有好骨力
老年模式

别让‘老骨头’变成‘脆骨头’:骨科护理助你轻松拥有好骨力

王宇 兴文县中医院
2025年10月15日 24页 1881 海报 复制链接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常常会听到长辈们抱怨”骨头老了,不中用了”。事实上,”老骨头”并不必然等于”脆骨头”。通过科学的骨科护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强健的骨骼,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认识我们的骨骼:一个活跃的生命器官

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硬质结构,而是一个活跃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器官。人体骨骼每10年左右就会完全更新一次。在这个过程中,破骨细胞不断分解老化骨骼,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骼,维持着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和男性65岁后,骨骼流失速度逐渐超过形成速度,导致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结构破坏,最终形成骨质疏松症——也就是俗称的”骨头变脆了”。

骨质疏松:沉默的骨骼窃贼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因为在骨折发生前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高达32.1%,相当于每三位老年女性中就有一位患有骨质疏松症。

最令人担忧的是,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会带来严重后果。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致残率超过50%。而脊柱骨折不仅会引起身高缩短、驼背,还会导致慢性疼痛和呼吸困难。

骨科护理三部曲:营养、运动、防摔

第一步:骨骼营养加油站

钙质:骨骼的建筑材料 成年人每日需要800-1000毫克钙,青少年、孕妇和老年人需要1000-1200毫克。最好的钙来源是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豆腐、豆浆)、深绿色蔬菜(西兰花、菠菜)和小鱼干。

维生素D:钙的搬运工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人体90%的维生素D需要通过晒太阳合成。建议每天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不涂防晒霜暴露手臂和面部15-20分钟。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有鱼肝油、多脂鱼和蛋黄。

蛋白质:骨骼的支撑网络 骨骼中有30%是由蛋白质组成的。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鱼、禽、蛋、奶)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度。但过量蛋白质反而会增加钙的排泄,所以需要平衡摄入。

第二步:强骨运动处方

负重运动:给骨骼施加良性压力 步行、慢跑、跳舞、爬楼梯等运动能够刺激骨骼增加密度。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30分钟的负重运动。

抗阻训练:增强肌肉保护骨骼 使用哑铃、弹力带或自身重量进行力量训练,能够增强支撑骨骼的肌肉。每周进行2-3次,重点关注下肢、脊柱和腕部周围的肌肉群。

平衡训练:预防跌倒的关键 太极拳、单腿站立、脚跟脚尖直线行走等练习可以提高平衡能力,显著降低跌倒风险。每天练习10-15分钟即可见效。

第三步:居家防摔全攻略

消除家居隐患 保持地面干燥整洁,移除松动的地毯和杂乱的物品,在浴室和楼梯安装扶手,保证充足的照明,特别是夜间从卧室到卫生间的路径。

选择合适的鞋 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在家行走。外出时选择鞋底有纹路的运动鞋。

视力与听力检查 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配戴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视力模糊或听力下降都会增加跌倒风险。

谨慎用药 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可能引起头晕或平衡障碍的药物。必要时与医生讨论调整方案。

特别关注:高风险人群的骨骼保护

女性朋友:雌激素对骨骼保护至关重要。围绝经期女性应该特别关注骨密度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需要更加积极的骨骼健康管理。

有家族史者:如果父母有骨质疏松或骨折史,本人患病风险会增加2-4倍,应该提前开始预防措施。

医疗干预: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当发现以下警示信号时,应该及时就医:

1.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

2.出现驼背姿势

3.经常性背部疼痛

4.轻微外伤后发生骨折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并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营养指导。

骨骼健康,从现在开始

保护骨骼健康永远不会太早或太晚。青少年时期建立最大的骨量储备,中年时期减缓骨量流失,老年时期预防骨折发生——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

强健的骨骼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健康生活习惯的结果。别让”老骨头”变成”脆骨头”,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骨科护理为自己打造一副”好骨力”,享受自由活动的快乐晚年!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骨骼骨质疏松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