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痔疮和直肠癌都便血,如何一秒区分?

痔疮和直肠癌都便血,如何一秒区分?

邓褫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2025年07月16日 12页 1940 海报 复制链接

便血,这一症状可把人吓得不轻。当发现马桶里那一抹鲜红,或者手纸上沾染血迹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病?的确,便血可不是个小问题,痔疮和直肠癌都可能导致便血,这两种情况可把人折磨得够呛。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区分到底是痔疮还是直肠癌在捣乱呢?别着急,咱们这就来一探究竟。

一、从便血特点入手

1.颜色大不同

痔疮导致的便血,颜色往往鲜红得扎眼,就像刚从血管里新鲜涌出的血液。这是因为痔疮一般长在肛门附近,出血后能迅速排出体外,没来得及跟肠道里的其他物质“打交道”。而直肠癌引发的便血,颜色相对暗沉,多呈暗红色。这是由于癌肿位置通常比痔疮深,血液在直肠里“溜达”了一圈,和肠道内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所以颜色就没那么鲜亮了。打个比方,痔疮便血像刚采摘的红苹果,色泽鲜艳;直肠癌便血则像放置了一段时间、表皮微微发暗的苹果。

2.血液与大便的关系

痔疮便血时,血液和大便是“井水不犯河水”,基本是分离状态。常见的情况有便后手纸上带血,就像手不小心蹭到了颜料;粪便表面附着鲜血,好似给粪便披上了一层红色“外衣”;严重些的,排便时血液会像小喷泉一样呈喷射状流出,但不管怎样,血和大便都不掺和。反观直肠癌,血液常常和大便紧密混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把巧克力酱均匀搅拌进了面糊里。

3.出血频率与量

痔疮出血,大多在排便时“凑热闹”,排便一结束,出血可能就“自觉”停止了,就像演出结束,演员退场。出血量也是时多时少,有时只是星星点点的几滴,有时却像决堤的小口子,呈喷射状涌出大量血液。而直肠癌出血,可不管你排不排便,它想出血就出血,出血频率不太规律,一会儿冒出来一点,一会儿又没动静了。出血量早期通常不多,像涓涓细流,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加,但很少像痔疮那样突然大量喷射出血。

二、看伴随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痔疮患者的排便习惯,基本不会因为便血而有啥大变化,该一天一次还是一天一次,偶尔可能因为出血有点紧张,上厕所次数稍多一点,但总体规律不变。但直肠癌患者可就不一样了,排便习惯就像被施了魔法,彻底乱了套。一会儿便秘,好几天都“出不来货”;一会儿又腹泻,跑厕所跑得脚不沾地;有时候还会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总觉得有便意,可坐在马桶上又拉不出多少,就算拉完了,也感觉没拉干净,十分难受。

2.大便形状改变

正常的大便,形状饱满,像一根粗壮的香蕉。痔疮患者的大便形状,一般不会有啥明显变化,最多因为出血,可能会让大便表面看起来有点“血迹斑斑”。但要是得了直肠癌,随着肿瘤在直肠里“肆意生长”,就像在肠道里塞了个异物,大便在通过时会受到挤压,形状就会变得奇奇怪怪。要么变得细细的,像根小铅笔;要么表面坑坑洼洼,有不规则的凹凸,完全没了往日的“风采”。

3.疼痛与否

痔疮出血时,要是单纯内痔出血,很多人没啥疼痛感,最多感觉肛门直肠处有那么一点坠胀感,像有个小重物在那儿压着。但要是内痔脱出嵌顿,或者外痔发炎、形成血栓了,那可就疼得让人直冒冷汗,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而直肠癌患者,早期便血时一般不会有明显疼痛,等到肿瘤侵犯到周围组织,引起溃疡、感染了,才会出现腹痛、肛门疼痛等症状,而且这种疼痛往往持续存在,不会轻易消失。

三、其他区分小妙招

1.发病年龄差异

虽说痔疮和直肠癌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找上门”,但总体来说,痔疮更偏爱年轻人。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久坐不动、爱吃辛辣刺激食物,这些不良习惯都给痔疮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而直肠癌,相对来说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肠道黏膜发生病变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2.家族病史影响

如果家族里有长辈得过直肠癌,那可就得格外小心了。直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要是直系亲属中有患直肠癌的,自己患直肠癌的风险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而痔疮,一般和遗传关系不大,更多是后天不良生活习惯“作妖”导致的。

不过,大家要清楚,这些区分方法只能起到初步判断的作用,可不能当成“铁证”。要是发现自己有便血症状,千万别自己瞎琢磨、乱判断,一定要赶紧去医院,让专业医生进行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管是对痔疮还是直肠癌,都至关重要。所以,别因为害怕、害羞就拖着不去医院,身体健康可比啥都重要!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痔疮直肠癌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