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供应室如何应对突发的大量器械处理需求?
老年模式

供应室如何应对突发的大量器械处理需求?

余婕 灵山县人民医院
2025年10月22日 23页 2121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医院供应室里,每天都有大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需要清洗、消毒、灭菌,再安全地送到手术室或临床科室。但有时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比如急诊突然送来大批伤员,或者集中安排了多台大型手术,又或是某个科室急需大量备用无菌器械包。瞬间涌进来远超平时数量的待处理器械,就会让整个供应室面临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器械洪峰”,供应室该如何稳住阵脚,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

一、人员:灵活调度,高效协同

1. 启动“紧急分组”:打破原有固定岗位,根据实时工作量,将核心人员重组为“突击小组”,包括专注于污染回收与分类的“分拣组”、保障清洗机高效运转的“清洗攻坚组”、负责包装与灭菌的“灭菌保障组”,以及快速配送无菌物品的“配送组”。

2. 关键岗位AB角:对灭菌器操作、精密器械处理等关键岗位,必须确保至少两人熟练掌握,避免一人病假或缺勤导致流程瘫痪。

3. 建立“预备役”队伍:与院内其他支持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经过基础培训后,一旦启动一级响应,可抽调支援基础性工作。

4. 聚焦核心,简化辅助:非紧急任务暂停,所有精力集中于器械处理主流程。管理者需亲临一线,动态协调,解决即时卡点。

二、设备与物资:保障装备弹药充足

1. 设备极限与备用方案摸底:清楚知道每台清洗机、灭菌器的真实最大处理量,以及持续高强度运转的耐受时间。

2. 保障“弹药”供应:建立关键耗材的缓冲库存:清洗酶、润滑剂、包装材料、化学指示物、生物指示剂等。与供应商建立“绿色通道”,确保紧急补给迅速到位。

3. 最大化设备效能:合理堆载清洗架,优化清洗程序,确保灭菌器装载科学、冷却高效。专人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防性处理小故障。

三、流程优化:疏通“堰塞湖”

1. 前端严控入口关:回收时即严格执行初步分类与预冲洗。将特别脏污的器械分离出来,进行手工刷洗或延长浸泡,避免直接进入清洗机造成堵塞或清洗失败。简单器械与复杂器械分类处理。

2. 分段式处理:根据手术缓急程度,对器械包进行分级处理:抢救手术器械包走“极速通道”;常规手术包按序处理;非紧急检查器械可稍后处理。

3. 并行操作与瓶颈突破:分析流程中的瓶颈点,采用并行处理:如启用所有可用清洗机同时运转;灭菌器一旦完成冷却循环,立即卸载并装载下一锅,无缝衔接。

4. 简化包装:在符合无菌屏障原则前提下,对部分非植入性、非高危器械,考虑使用预成型密封袋替代复杂的棉布折叠包装,可显著提高包装速度。

5. 应用“看板”管理:在关键节点设置可视化指示牌,清晰标明批次、状态、优先级,减少沟通成本和寻找物品的时间。

四、空间管理:巧用每一寸战场

1. 污染区快速周转:污染回收区设立专门的“潮涌缓冲区”,放置带盖、标识清晰的专用容器盛放突增器械,避免污染扩散或交叉。配备足量运载工具,确保分类后的器械能快速移入清洗区。

2. 清洁区与无菌区灵活调整:临时征用邻近安全区域作为额外的器械冷却区或临时无菌物品存放点。使用多层移动式货架,最大化垂直空间利用率。

3. 物流通道畅通:明确划定并保证污染器械进入和无菌物品送出的单向专用通道在高峰期的绝对畅通,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导致延误或污染风险。

五、质量安全:速度不能逾越的红线

1. 核心参数监控不松懈:清洗时间、温度、酶浓度;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生物监测结果等关键参数,必须实时监控并记录,确保每一项都达标。

2. 加强关键点抽检:在包装环节,增加对清洁度、器械功能完好性的抽检频次。在灭菌卸载环节,加强化学指示物判读和批量放行的审核。

3. 快速追溯与隔离机制:确保每一件突发处理期间处理的器械包,其记录完整清晰可追溯。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疑虑,必须能立即精准定位并隔离相关批次物品。

总之,供应室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保障的核心部门,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协作和严谨的质量把控,不仅能顺利渡过突发器械需求的难关,更能在这个过程中把日常工作做得更加顺畅、可靠,最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及时用上安全、合格的无菌器械。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医院供应室​医疗器械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