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护理:情绪“晴雨表”
作为内科护士,我常在病房遇到这样的患者:前一天还精力充沛地聊天、熬夜写鼓励卡片,第二天就蜷缩床上,吃饭没力气,问一句答半句。这并非“脾气古怪”,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在“作祟”。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如同做精准的“情绪天气预报”,既要捕捉情绪波动,又要结合内科护理知识,稳住他们身心“气压”。
一、读懂情绪的“高低气压”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就像极端天气:时而“晴空万里”(躁狂发作),时而“暴雨倾盆”(抑郁发作),中间可能还夹杂着“多云转晴”的混合状态。内科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要像观察生命体征一样关注这些“情绪体征”。
躁狂发作时,患者如上了发条的钟,语速极快、话题跳跃,自觉精力无限,凌晨三点就拖地、要帮全病房换床单,有的还突然慷慨,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此时要警惕他们过度消耗体力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曾有次夜班,我发现一躁狂患者连续36 小时未睡觉,嘴唇干裂还拒喝水,赶紧联系医生静脉补液,才避免了低钾血症。
抑郁发作时,患者如被乌云笼罩,吃不下饭、药,问其感受,要么摇头要么称“没意思”,有的反复说“头晕、乏力”,检查却无器质性问题。此时要重点监测进食量和体重变化,每周至少称一次体重。曾有患者5天瘦4斤,我们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同时请心理医生介入,才让他慢慢愿意自己吃饭。
混合状态更棘手:上午因小事大发雷霆,下午就默默流泪说“活着没意义”。此时要特别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很多患者会偷偷藏药,甚至过量服药“解脱”。发药时需看着患者把药咽下,并检查口腔确认未藏药。
二、内科护理的“稳压器”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合并躯体问题,如长期服心境稳定剂可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肝酶升高,躁狂时过度活动可引发心律失常,抑郁时进食差可致营养不良。内科护士的优势在于能将情绪护理和躯体护理“打包处理”。
以用药护理为例,锂盐是常用心境稳定剂,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如同“走钢丝”。我们定期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同时观察中毒症状,如手抖、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等。有位患者某天称“看东西重影”,我们立即测血锂浓度,发现超标近一倍,随即停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用氨茶碱碱化尿液,以甘露醇渗透性利尿排锂,避免了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饮食护理有讲究。躁狂患者出汗多、活动量大,鼓励多喝淡盐水,避免低盐饮食,因为缺钠影响锂盐排泄,增加中毒风险;抑郁患者食欲不振,会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如切蔬菜成小动物形状、用水果拼盘代替苹果,还陪他们一起吃,让患者慢慢有食欲。
睡眠监测很重要。内科病房有心率监测仪,结合仪器数据和患者“睡眠日记”(记录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次数)判断睡眠质量。躁狂患者常失眠,睡前调暗灯光、播放舒缓音乐,必要时遵医嘱用镇静药物;抑郁患者可能生活懒散整天睡觉,定时叫他们起床活动,如叠被子、走廊散步,调整作息。
三、给家属的“观云识天”指南
很多家属刚开始会说:“他就是脾气不好,过两天自己就好了。”其实,家属就像患者身边的“首席观察员”,我们会教他们怎么记录 “情绪日记”:
记录“晴”:今天有没有突然话变多、花钱大手大脚、不需要睡觉还很有精神?
记录“雨”:是不是突然不想说话、饭吃不下、总说身体不舒服?
记录“特殊天气”:有没有出现自伤念头,或者突然对药物特别抗拒?
有位患者的女儿做得很好,她发现父亲躁狂发作前会突然热衷修理东西,比如曾半夜拆洗衣机,还称要发明“永动机”。她告知我们这一发现后,我们提前调整药物剂量,成功避免了一次严重躁狂发作。
我们会教家属简单急救知识:患者出现高热、抽搐、意识不清(可能是恶性综合征,一种罕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送急诊;发现患者藏药、说“活着没意思”,要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生。这如同教他们看“情绪天气预报”,提前防灾。
四、病房里的“情绪温度计”
内科病房不如精神科病房“特殊”,我们以更生活化方式帮患者管理情绪。走廊有“情绪温度计”海报,0分“特别难受”,10分“特别开心”,患者每天早上可贴磁贴标记情绪。有位大爷起初总贴0分,我们每天与他聊10分钟家常,从京剧聊到孙子趣事,两周后他贴了6分,还表示“明天想试试唱段京剧给你们听”。
其实,双相情感障碍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内科护士要帮患者和家属学会“看天穿衣”,即情绪“晴朗”时不过度兴奋,“下雨”时不过度沮丧,用科学护理方法让情绪“晴雨表”渐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