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贫血不止是缺铁!从血常规报告看贫血的6大可能原因

贫血不止是缺铁!从血常规报告看贫血的6大可能原因

张林 眉山市人民医院
2025年08月13日 18页 1919 海报 复制链接

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临床综合征,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口受其影响。许多人认为贫血就是缺铁,但血常规报告中的多项指标能揭示更复杂的病因。通过解读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特征,可识别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这六大类型,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一、血常规核心指标解析

血常规报告中的关键指标包括:

1.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正常范围120-160g/L,女性110-150g/L。低于下限即可诊断贫血。

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约400-550万/μL,女性350-500万/μL。减少提示贫血,增多可能为缺氧或肿瘤。

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80-100fL。MCV<80fL为小细胞性贫血,>100fL为大细胞性贫血。

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27-34pg。与MCV联合分析可区分贫血类型。

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RDW升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

二、贫血的六大类型及血常规特征

1.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常规表现:

①Hb、RBC降低,MCV<80fL,MCH<27pg,MCHC<320g/L
②RDW升高(>15%),反映铁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不均一

③血清铁<10.7μmol/L,铁蛋白<12μg/L(诊断金标准)

常见原因:

①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

②铁摄入不足(素食者、婴幼儿辅食添加延迟)

③吸收障碍(胃切除术后、炎症性肠病)

2. 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血常规表现:

①Hb、RBC降低,MCV>100fL,MCH>34pg

②常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5%)

③血清叶酸<6.8nmol/L,维生素B12<74pmol/L

常见原因:

①叶酸缺乏(过度烹煮蔬菜、酗酒)

②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萎缩性胃炎、内因子缺乏)

③药物影响(甲氨蝶呤、二甲双胍)

3. 溶血性贫血

血常规表现:

①Hb、RBC降低,网织红细胞比例>5%(反映骨髓代偿性增生)

②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尿胆原阳性

③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常见原因:

①遗传性溶血(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②获得性溶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诱发、人工心脏瓣膜)

4.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表现:

①全血细胞减少(Hb、RBC、WBC、PLT均降低)

②网织红细胞<0.5%,骨髓增生减低

③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面积<25%

常见原因:

①免疫因素(T淋巴细胞攻击造血干细胞)

②药物毒性(氯霉素、抗癌药)

③病毒感染(肝炎病毒、EB病毒)

5. 慢性病性贫血

血常规表现:

①Hb轻度降低,MCV正常或轻度减低

②血清铁正常或降低,铁蛋白>100μg/L(铁利用障碍)

③炎症指标升高(CRP>5mg/L,IL-6升高)

常见原因:

①慢性感染(结核、HIV)

②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

③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

6.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表现:

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

②血红蛋白电泳显示异常条带(HbA2>3.5%或HbF升高)

③基因检测确诊α或β地中海贫血突变

常见原因:

①遗传性珠蛋白合成障碍(中国南方高发)

②铁过载(长期输血导致)

三、诊断思路与治疗原则

1.初步筛查:通过Hb、MCV、RDW区分小细胞/大细胞/正细胞性贫血。

2.定向检测:
小细胞性贫血:检测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大细胞性贫血:检测叶酸、维生素B12、内因子抗体

溶血性贫血:完善Coombs试验、G6PD活性、血红蛋白电泳

3.对因治疗:
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硫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

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5mg tid+维生素B12 500μg qd

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kg)或利妥昔单抗

再生障碍性贫血:ATG联合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

贫血的精准诊断需结合血常规动态变化、病史采集及专科检查。当发现Hb持续降低或MCV异常时,应及时至血液科完善铁代谢、叶酸/维生素B12、溶血相关指标检测,避免延误治疗。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贫血血常规报告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