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护理秘籍,守护健康不迷路
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一旦发作,疼痛难忍,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而在阑尾炎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术前护理:筑牢康复根基
当患者确诊阑尾炎且需手术治疗时,术前护理便拉开帷幕。首先是心理层面的关怀。面对手术,患者往往心生恐惧,担心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的恢复状况。此时,医护人员和家属需齐心协力。医护人员可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流程,例如告知患者手术通常耗时 1 - 2 小时,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让患者对手术有初步认知,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慌。家属则在旁给予温暖陪伴,像紧握患者双手,用坚定的语气说:“手术很常见,医生经验丰富,肯定能顺利完成。” 以此给予患者情感支撑。
身体准备同样关键。患者需严格禁食禁水,一般手术前 6 - 8 小时内不得进食进水。这是因为手术时若胃内有食物,极易引发食物反流,进而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比如,若患者次日上午 10 点手术,那么前一晚 12 点后就应停止进食进水。同时,患者要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可检测炎症指标,尿常规排查泌尿系统问题,腹部超声能清晰显示阑尾状况。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精准了解病情,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此外,患者要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睡眠,让身体处于良好状态,更好地耐受手术。
二、术中护理:专业护航手术进程
手术期间,专业的医护团队各司其职。麻醉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适用于部分患者,能有效阻断手术区域疼痛传导;全身麻醉则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状态,减轻痛苦。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手术医生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精准施行阑尾切除手术。护士则熟练协助医生传递手术器械,同时时刻留意患者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如患者心率突然加快,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紧密协作,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尽管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无法直观感受这些护理工作,但正是这些专业操作,让手术得以平稳推进。
三、术后护理:助力身体快速恢复
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被送回病房,护士会在术后前几个小时内,每隔 15 - 30 分钟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这是因为术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生命体征易出现波动。例如,若患者术后血压骤降,可能是伤口出血所致,护士会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止血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 伤口护理:手术切口的护理极为重要。护士会定期查看伤口,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情况。术后伤口通常用纱布覆盖,要始终保持纱布清洁干燥。一旦发现纱布被血液或渗出液浸湿,需及时更换。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伤口瘙痒,此时务必告诫患者切勿用手抓挠,以免引发感染。一般术后 5 - 7 天,若伤口愈合良好,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拆除缝线。
3. 饮食护理:术后饮食需循序渐进。患者麻醉清醒后,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先少量饮用温水。若无异常反应,接着可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通常术后 1 - 2 天,患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出现肛门排气后,可改为半流食,如粥、面条等。随着身体不断恢复,再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但要注意,恢复饮食初期,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4. 活动指导:术后适当活动对身体恢复有益。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术后当天即可在床上进行简单活动,如翻身、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一天,患者可在家人或护士协助下坐起,逐渐延长坐立时间。术后第二天,若身体状况良好,可尝试下床站立,慢慢走动几步,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当活动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活动适度,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牵拉伤口,影响愈合。
5. 并发症预防:阑尾炎术后可能出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为预防并发症,除做好伤口护理外,患者要注重个人卫生,勤换衣物。若患者出现发热、伤口疼痛加剧、腹部胀痛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对身体的损害。
阑尾炎护理涵盖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容小觑。掌握这些护理秘籍,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护理人员,都能更好地照顾阑尾炎患者,助力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健康,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